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

ID:26943279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_第1页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_第2页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_第3页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_第4页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整理分享脑部梗塞灶部位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第一小节脑前循环的神经解剖和功能  脑前部血液循环即颈内动脉系统,供应范围包括眼部、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岛叶、顶叶皮质及白质及基底神经节等,约占脑部的3/5,血液循环障碍后引起复杂多变的表现,因此我们首先叙述脑的解剖及功能。一、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下面复习脑前循环有关各叶病变的解剖。(一)额叶  在各个脑叶中,额叶的范围最大,位于大脑的前部,包括由额极到中央沟,分为背外侧面、底面和内侧面。背外侧面在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有中央前沟及额上下沟,而分出中央前回及额上中下回。下面即额叶眶面

2、,包括外侧裂起始处以前的部分,有嗅沟、直回和眶回。内侧面在扣带回以上,中央沟延线以前的部分,有额内侧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1.额叶底面也称额叶眶面,有嗅沟分为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直回是嗅脑的一部分,眶回接受来自于尾状核和壳核及同侧额极的纤维。发出的纤维有至丘脑下部、丘脑背外侧核、丘脑下部后方核团、中脑和脑桥网状结构的纤维。额叶与扣带回也有纤维联系。功能与精神及智能有关,与共济有关。因与丘脑下部有广泛联系,因此与自主神经功能也有关系。  额叶底面损害的症状:  (1)精神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幼稚、性格改变、近记忆减退或丧失,常有精神症状,如无动性缄默、情感

3、障碍、极度兴奋和欣快、强哭强笑,有时表现为狂怒发作,如毛发竖立、血压上升、瞳孔散大及攻击行为。  (2)癫痫发作:如幻嗅、自动症或幻觉状态,此表现也可见于扣带回的病变。  (3)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运动减少及额叶性共济失调。  (4)颅神经损害症状:嗅觉障碍是额叶底部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2.额极完美DOC格式专业整理分享位于额叶的最前部,与很多部位均有密切联系。传入纤维有来自额叶、颞叶后部、枕叶、丘脑背内侧核的联合纤维,来自同侧额叶运动区、运动前区、额叶底部的短联合纤维,来自同侧额极的钩束,来自对侧额叶、顶叶、枕叶的通过胼胝体的纤维。传出纤维为至丘脑背内侧核和背外侧核的纤

4、维,至大脑各叶的联合纤维,经外囊至壳核和苍白球的纤维,经内囊至红核、黑质、中脑被盖部和脑桥及小脑的纤维。其血液供应来自于大脑前动脉的额极动脉分布于额极前部和内侧部,来自于大脑中动脉的眶额动脉分布于额极的外侧面和眶额部。额极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人体的运动,额极为高级精神活动的中枢,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重要关系。  额极损害的症状:  (1)精神症状: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只有记忆力减退、生活懒散,易被忽略。精神症状的产生与病变部位明确有关,双侧额极或优势半球额极的病变易出现精神症状,非优势半球病变如有颅内压增高,也可出现精神症状。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对周围事物丧失注意力。近记忆

5、力减退,也可完全丧失,出现定向力障碍,尤其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出现明显障碍,严重者出现Korsakoff综合征:近记忆力丧失、定向力丧失、虚构。可出现额叶性失认症。计算力明显障碍,有时出现失算症。  (2)发作性强迫症状:发作性强迫思维往往是癫痫发作的先兆。  (3)癫痫发作:多有意识丧失,头和眼转向病灶对侧,病灶对侧上下肢抽搐。有时呈精神运动性发作,其幻嗅多为好闻的气味,其余和海马回、钩回的发作表现基本相同。  (4)运动障碍:可出现精巧复杂运动障碍,动作笨拙不协调,言语与动作不一致,病灶对侧手有时出现震颤,下肢有轻度共济失调,病变对侧可出现锥体束征,同时出现强直性跖反

6、射。  (5)强握反射:是额极病变的一个重要体征,如合并有精神症状,则更可能为额极病变。  (6)颅神经病变:如病变向额叶底部发展,可引起嗅神经和视神经损害表现。  3.额叶背外侧面  (1)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的前方,为随意运动的皮质中枢,在节细胞层中含有Betz巨型锥体细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桥延束(皮质脑干束)主要起源于此区,也有更多的细小纤维可能起源于运动前区或其它皮质区。此区发出的运动冲动支配对侧半身骨骼肌的运动,同时又接受骨骼肌、关节运动的感觉,以调整更完善的随意运动。中央前回对身体各部运动的支配似一倒置的人体投影,旁中央小叶支配下肢肌肉的运动与肛门及膀胱外括约

7、肌的运动,额叶背面支配躯干、上肢与手指的运动,以下是颜面、吞咽和发音肌肉的运动功能。  (2)运动前区:在运动区的前方,位于额叶背侧面,此区主要为大锥体细胞。  (3)眼球运动区:在运动前区的前方。额叶背侧部主要是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大脑前动脉的胼缘支供应半球内侧面的运动皮质,主要是下肢的运动区和感觉区,大脑中动脉的额升支供应运动区、运动前区及眼球运动区,豆纹动脉供应内囊后肢的前2/3。  额叶背外侧面损害的症状有:  (1)运动区:①瘫痪:根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变位于中央前回中下部时,表现为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