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ID:2694946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_第1页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_第2页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_第3页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_第4页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摘要】文章简要叙述了我国目前发展较快的几种主要电法勘探方法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工程和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CSAMT;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一、引言  电法勘探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P.Fox在硫化金属矿上发现自然电场现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电法勘探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顾功叙先生所开创。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法勘探无论在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电法成为应用地球物理学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门

2、分支学科。同时,经过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努力,在深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及工程地质、考古、环保、地质灾害、反恐等领域,电法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中几种主要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CSAMT、瞬变电磁法和地质雷达等作简要介绍,并就这些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供广大水文和工程地质、工程物探人员参考。  二、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关于阵列电法勘探的思想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人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

3、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法的数据采集。我国是从20世纪末期开始研究高密度电法及其应用技术,从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完善,现有中国地质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重庆的有关仪器厂家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剖面上,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剖面中不同电极距、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扰,并且提高了效率;2.能够选用多种电极

4、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电断面的信息;3.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误操作。此外,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高密度电法资料的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一维和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地提高了地电资料的解释精度。  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比较广,尤其在水文和工程地质勘查方面,主要有:底青云(2002)、吴长盛(2001)、郭铁柱(2001)、董浩斌(2001)等使用高密度电法在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上见到了好的应用效果;严文根(2002)将高密度电法用在电厂大坝的基岩面起伏及其强度特性评价上;王文州

5、(2001)、王玉清(2001)、侯烈忠(1997)等将高密度电法用在高速公路高架桥、高层建筑选址、机场跑道的地基勘探中;郭秀军(2001)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防空洞、涵洞、溶洞、地下局部不明障碍物等物理性质有别于周围介质的地下有形体;杨湘生(2001)在湘西北岩溶石山区找水中应用高密度电法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解爱华(2003)采用高密度电法与瞬态瑞雷面波法完成了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查明古河道、墓穴和洞穴的分布及埋深,利用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场地类别。此外,何门贵(2002)、刘晓东(2001)、王士鹏(2000)在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

6、查明采空区、调查岩溶及地质灾害等工程物探中使用了高密度电法。  三、激发极化法  在电法勘探中,当电极排列向大地供入或切断电流的瞬间,在测量电极之间总能观测到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称为激发极化效应。激发极化法(或激电法)就是以岩、矿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基础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勘探方法。激电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研究和推广的,早期是以直流(时间域)激电法为主,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交流(频率域)激电法——主要是变频法,20世纪80年代初又开始对频谱激电法进行研究,也就是研究复视电阻率随频率的变化——即复视电阻率的频谱。由于该方法测量的是二次场,具

7、有不受地形起伏和围岩电性不均匀的影响、可测量的参数多等优点。  在实际地质应用方面,初期的激电法主要用于勘查硫化金属矿床,后来发展到诸多领域,如氧化矿床、非金属矿床、工程地质问题等。近年来,激电法找水效果十分显著,被誉为“找水新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VictorVacquier(1957)等提出了用激电二次场衰减速度找水的思想。在该思想的启迪下,我国也开展了有关研究,并将激电场的衰减速度具体化为半衰时、衰减度、激化比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不仅能较准确地找到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资源,而且可以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预测涌水量大小,把激电参数与地层的含水性联系起来。

8、目前,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