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

ID:26963449

大小:8.51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11-30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_第1页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_第2页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_第3页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_第4页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两宋元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隋唐两宋时期(二)十国:南方九国(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闽、南汉、楚、南平)加北方北汉国号时间创建者国都梁907-923朱温开封唐923-936李存勗洛阳晋936-947石敬塘开封汉947-951刘知远开封周951-960郭威开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北南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上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下联: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统一

2、策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九七九年灭北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终告结束。970年963年965年975年978年978年979年975年北宋的统一两宋时期一、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二、两宋时期的经济三、两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天下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稍夺其权:地方--置文臣知州、通判;中央--相权分割

3、给宰相、枢密院和三司,收回节度使兵权,统兵权和发兵权分离。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一、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一)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2、评价:收地方兵权文官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缴中央。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

4、消极:三冗两积局面出现州县(二)中枢机构:削弱宰相权力1、措施: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力2、评价积极:加强皇权消极:三冗两积局面出现“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宋史食货志》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三司)财政行政军事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二府)北宋时期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的巩固了统一,但造成军队战斗力底下。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守内虚外,加

5、强了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导致对外战争中屡败。影响:“三冗”、“两积”局面的出现(三)王安石变法1、目的:克服危机、维护统治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3、内容:4、变法的结局和影响1064年(治平元年)中央财政收支情况(北宋蔡襄《论兵十事》)项目年度财政收入年度两税收入年度财政开支军费开支军费所占比例钱3682万贯493万贯3317万贯994万贯30%绢874万匹376万匹723万匹742万匹103%粮2694万担1807万担3047万担2317万担76%草2939万

6、束2952万束2498万束85%资料来源:包伟强《宋朝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125.9万。“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张祥浩,《王安石评传》“深、冀、沧、瀛间、惟大河、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不可种艺。”——《梦溪笔谈卷13权智》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7、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具体措施作用富国之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人民不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南宋时期的吴泳这样说:“吴中厥壤沃,厥田腴,稻一岁再熟,

8、蚕一年八育。…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垄。…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吴泳《鹤林集》卷三九《隆兴府劝农文》史书记载:“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二、两宋时期的经济1、农业2、手工业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至江浙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五大名窑钧窑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古到西晋末年,是北方强盛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