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至西周编辑出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

ID:26987421

大小:308.8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30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_第1页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_第2页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_第3页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_第4页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古至西周编辑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上古至西周的编辑出版第一节文字的产生第二节图书的起源第三节早期的文字载体第四节原始的编辑出版活动第一节文字的产生(一)传说时代及“仓颉造字”的传说1.文字产生前的口耳相传2.仓颉造字的传说(二)文字的产生过程1.结绳记事2.契刻3.图画(三)原始文字的考古发现1.殷商甲骨文2.龙山文化晚期的甲骨文献3.贾湖甲骨刻契符号,等汉字的演进及规律六书之法甲骨文、金文、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文字.“书同文”对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古代记录汉字的字

2、书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9353字,首创部首法,也被称作第一部字典。古代收字最多的是清《康熙字典》,有47035个字。(现在收字最多的是《汉语大字典》,有56000个字。实际常用字也就在六七千个第二节图书的起源(一)河图洛书(二)构成图书的要素1.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符号3.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5.图书的装帧形式(三)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史记》和《竹书纪年》都载有

3、夏代帝王的世系表《竹书纪年》中之《夏记》“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2.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时作《五

4、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等。3.殷墟甲骨文是系统成熟的文字4.夏代的天文立法知识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5.地震和陨石的最早文字记录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有“夏发七年,泰山振”,“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6.《吕氏春秋》中的史料记载《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7.《国语》史书中的材料《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于省吾:“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

5、始于商人先公的二示——夏代末期。”甲骨文可成为夏代有文献的旁证。再考虑到夏朝已有国家,已有宗庙建筑——藏书处所,已有了早期学校教育——编辑使用图书的需求,我们说夏代末年是我国图书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有根据的。第三节早期的文字载体(一)陶器款识(二)甲骨卜辞(三)青铜器铭文(四)玉石刻辞(五)竹木简牍(六)缣帛第四节原始的编辑出版活动(一)掌书史官夏代:太史令殷商:史、太史、内史、贞人、卿史、作册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三)商周典籍的编次管理1.材料加工2.编次成册3.集中典藏4.分类管理5.反复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