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ID:26998008

大小: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_第1页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_第2页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_第3页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_第4页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以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人为例嘉兴教育学院戴加平一.设计本课的缘起2006年秋天起,浙江省高中教育进入的新课程实验,嘉兴市的高中历史教育也不例外。“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在优秀历史教师们的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与发展。其中的“史”在原来的“两层含义”(指所有已发生的事;教师要如实地描述史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历史现场”这一重要元素,具体是指教师要通过提供适当的史料,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观察与理解历史现象的“历史现场”,以此帮助学生既要站在今天的立场瞰视过去的历史现象,也应努力回到历史现象所发生的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历史。“如果你生活在30年代的德国,

2、你会不会成为一个纳粹?”这是《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二战胜利60周年之时,在德国采访期间抛给每一个访谈对象的问题,也是2009年2月24日,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一节课的导入中抛给学生的问题。这位女教师是嘉兴市优秀高中青年历史教师研修班学员,这次她在高二文科班开研究课,主题是《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以〈走向二战的德国〉为例》,意在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等,并理解其思想发展变化。”基于“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她选择了包括德国二战老兵口述史在内的大量史料并作了精心设计。果然,当本课结束、教师把在导入中曾抛出的上述问题再

3、次抛给学生时,因为有了“同情之理解”,学生的普遍反应与记者在德国遇到的每一个访谈对象几乎完全相同:“很难说,真的很难说”。如果只从回到“历史现场”这一视角看,这节课无疑是较为成功的。不过面对这样的结果,劳鹤、舒和兄妹的形象却一再地闪现在我眼前,学生是否也应当同时认识他们?这是历史真实的另一面,而且至少具有同样价值。自1997年担任嘉兴市历史教研员开始,我一直致力于引导本市的历史教师,通过历史教育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共和国公民奠基。“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它要求历史教师围绕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这一根本任务设计教学。显而易见,从这一

4、角度看,“史”和“导”都是手段,“论”才是目的。如果“回到现场”的结果只是让学生感到人是历史的产物,有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那就和“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几乎是相悖的了。当然,这不能完全怪这位年轻教师,因为如何很好地施行“以史导论”,既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随后的现场学术点评中,我既充分肯定这位年轻教师基本达成了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这一预设的教学目标,又坦率地指出她这次只完成了一半任务,另一半任务还有待完成。知易行难。能否还是以此为主题,在一节课中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并进而更好地施行“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呢?

5、3月5日,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我“下水”上研究课,并请了包括这位年轻教师在内的一批同仁们“围观”。7二.本课的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源自高二选修课《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因此,我的设计依据不但要基于课程标准,也要基于浙江省的《考试说明》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试说明要求:(1)凡尔赛体系;(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4)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教学指导意见要求:(1)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2)了解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3)以辩证唯物主义

6、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和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纳粹德国时期德国人”的不同表现为案例,整合课程标准对选修3与选修4的若干学习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人是历史的产物,有历史的局限性;人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们,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课是基于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加以改造,意在既肯定这位老师的可贵心血,又表明只要处理得当,原来教学设计可以实现升华,从而完整地达成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这一教学目标。所以,

7、以下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二部分,从思路到主要材料,基本上保留了原设计,第三部分“德国人的惕厉良心”则是根据我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新增加的。设计者说:在“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中,“论”是灵魂。“论”的确立最为关键,既要呼应时代的律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要防止片面追求“高蹈”的倾向。同样重要的是,“论”必须基于史实,所以在确定“论”时,教师对“史”实际上已胸有成竹。仅仅从“论”的确定就可见,“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提升专业水平本来就应当是每一位想“拥有向上的事业”的教师自觉践行的。三.本课的教学思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