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

ID:27000175

大小:69.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_第1页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_第2页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_第3页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对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安岳县中医院四川资阳642350【摘要】慢性腹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为患者受凉、饮食不节、过度疲劳、情绪异常等引发的长期反复腹泻,。临床经验证明,中医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木文简要分析慢性腹泻的辩证要点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并分证论治其治疗方法,以增加人们对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认识。【关键词】中医;慢性腹泻;临床认识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复发性的腹泻,在中医中属于“久泻”的范畴,其病位为肠道,病因与脾、胃、肝、肾都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所致,临床表现为发

2、病缓慢、泻下势缓、粪便稀薄并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及脓血,时常反复发作,常伴有肛周不适、排便不爽或急迫、腹痛等症状[1]。1辩证要点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泄为泄露,大便溏薄,泄为大便急迫,粪水直下。又将急性腹泻称为暴泻,慢性腹泻称为久泻。泄泻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的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的泄泻,多为肝脾失调所致;久泻绵延不愈,体倦乏力,饮食不节,多为脾虚湿盛所致;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膝酸软,多为脾肾阳虚所致。2中医病因与病机慢性泄泻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多因外邪迁延日久,情志不和及饮食不节等外在致

3、病因素所致;然而脾胃虚弱,久病气虚,脾肾阳虚,受纳运化失职,水湿谷以滞内停,清浊不分而下,亦有肝失疏泄,横逆乘脾,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等内因所致。临床治疗时应辨明病因病机。2.1脾虚湿盛脾虚不运,易生湿浊,湿邪为患,易扼闲脾土,以致运化失常,使水谷湿浊混杂而下,产生泄泻。本为脾虚,标为湿盛,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是慢性腹泻的基本病机。研究[2]认为泄泻的根本在于脾虚湿盛,内因为脾虚,外因为湿盛,大多因为肝肾失调所致的泄泻,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脾虚,暴泄也多由湿盛所致,为湿困而脾虚。我国名老中医杨友鹤[3]

4、认为,慢性腹泻与饮食、环境、情志等多种因素相关,外邪入侵,饮食不节,脏腑虚弱及七情不遂都会引发泄泻,脾虚湿盛和脾失运化是导致久泻的关键因素,致使肠道的功能失司,虽然病位为肠道,但与肝、肾也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证明,脾虚者主要是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比值下降,尿D-木糖的排泄率降低,胃肠的运动功能出现紊乱,胃肠黏膜相关的细胞线粒体的数量降低,其结构及激素出现异常等,从而引发泄泻。2.2肝郁脾虚从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上来看,脾属土,肝属木,两者之间存在相克的关系。肝和脾之间存在着紧密了联系,肝主疏泄作用与脾主运化作用,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饮食

5、的消化吸收、运输分布的正常运行,当出现某种因素将这种关系打破,就有可能引发泄泻。研究显示[4】,慢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持续性的情志不舒,神志紧张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壅阻了脾胃的升降之气,又会引起小肠和大肠功能的异常,加重泄泻的发作,多次反复,迁延不愈,并会伴有情志抑郁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等精神因素,会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并可刺激肠蠕动而引发腹泻。2.3脾肾两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久泻不止,会导致中气渐虚,则泻更难止,脾虚无力将水谷精微

6、传送给肾,肾阳得不到充分的濡养使肾阳不足,而致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使水谷不化,泄泻加重。研宄认为慢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因为脾虚,久虚必伤阳气,轻则为脾阳虚之泄泻,重则为脾肾两虚之泄泻,或是年老体弱者本身肾阳就不足,无法温煦脾阳,致使脾失运化之泄泻经久不愈。3分证论治3.1内治法3.1.1脾虚泄泻大便溏泻,绵延反复,饮食减少,完谷不化,进食汕腻食物则增加大便次数,面黄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主要为健脾益气,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组成为:党参15g,炒白术15g,扁豆10g,苏梗10g,橘皮6g,砂仁6g,茯苓10g,神曲10

7、g,煨姜6g,葛根10g。加减:兼奋腹痛或大便奋粘液者,加白芍10g;兼右便血者加槐花5g、地榆炭6g。3.1.2肾虚泄泻黎明前腹部疼痛,肠鸣即泻完谷,泻后则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主要为温脾补胃,固肠止泻,方为四神丸加减,处方组成为: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五味子5g,A术10g,诃子肉log。加减:腹胀后重者,加木香6g、陈皮15g,槟榔5g;兼奋食滞者加焦山楂15g;年老体弱、中气下陷及久泻不止者可合用桃花汤。3.1.3肝郁泄泻胸胁胀满、食少嗳气,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吋,产生腹痛泄泻腹中雷

8、鸣,舌淡红,脉弦。治法主要为抑肝扶脾,方为痛泻药加减,处方组成为:白芍10g,闩术15g,防风6g,苏梗10g,橘皮15g,木香3g,神曲10g,云苓6g。加减:泄泻重者加白术5g;肠鸣明显者加防风9g;口苦苔黄者加黄芩6g;口淡苔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