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ID:27008906

大小:18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30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012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

2、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

3、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

4、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

5、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解析】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

6、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解析】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答案示例: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解析】“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答案示例: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2012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

7、》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