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

ID:27014351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_第1页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_第2页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_第3页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_第4页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再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台湾模式我国台湾经济发展经验对库兹涅茨假说的挑战  1955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根据他对早期发达国家英、美、德等国的历史统计得出结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断缩小。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认为经济增长与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根据东亚四小龙的发.L.展经验,对库兹涅茨假说逐渐持否定的态度。在亚

2、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改善了,即使在早期发展阶段,也没有伴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韩国与我国台湾也是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向全世界推介的榜样。尤其是我国台湾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转型,不平等持续下降(见图1)。  库兹涅茨假说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是对库兹涅茨假说最权威的理论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尽管现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劳动者的工资却长期无法提升,大量的国民收入转化为资本

3、家的资本收入,收入分配向资本家阶级严重倾斜,这样就必然导致劳动者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与此同时,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不仅资本家阶级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大的好处,而且现代部门和城市居民也可以获得比农民更多的收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部门通常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无法为一般的农村劳动力所替代,造成了现代部门较高的市场工资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往往能够组织起来,排挤其他劳动者的进入,从而造成了他们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  地区经济不均衡发展理论,也是解释经济

4、发展过程中不平等现象体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假说。假设指出一个国家的每个地区都处于静止的落后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地区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或历史偶然因素或国家的倾斜政策而增长较快,地区间的收入和利润差别就会开始拉大,并且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发达地区因工资和利润较高,年轻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就会纷纷从落后地区流入正在蓬勃发展的地区;资金也会竞相从落后停滞的地区流入正在蓬勃发展的地区,以寻求更高的利润率;企业和企业家也会从停滞地区迁移到繁荣地区,因为在后一地区获利机

5、会更多。这样,发达地区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累积因果循环。另一方面,不发达地区由于年轻人、具有较高技术的人才以及资本纷纷外流,造成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缓慢,形成了一个恶性的累积因果循环。这就导致发达地区越来越相对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突出,形成一个国家内部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  世界大多数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综述  本文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把一百多个同时列出了购买力平价人均GDP和基尼系数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描述在图2中,横轴

6、度量购买力平价人均GDP(以1000美元为单位),纵轴度量基尼系数(用百分刻度表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尽管不少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不平等程度较低(主要是前苏联东欧国家),但总体上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程度比发达国家要高不少。如果剔除有过社会主义经历的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程度会更高。尽管不少低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程度也很高,但是,以2004年的购买力平价美元计,8000美元左右人均GDP经济体的不平等程度,要高于低收入经济体。因此,从横截面的数据而言,库兹涅茨假说基本上还是成立的。

7、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应该说是符合库兹涅茨假说的,当然,英美等高收入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自由主义改革中基尼系数有较大的扩大,不少人据此否定库兹涅茨假说,但是其不平等程度仍然远低于二战以前的时代,因而不能因此否认库兹涅茨假说。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我国台湾经济的平等化发展  从世界范围内而言,我国台湾的经历应该说是一个特例。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收入不平等的大幅度下降,20%的最高收入人口与20%的最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比率,由1953年的16.5倍下降

8、到1960年的8.72倍,土地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真正挑战库兹涅茨假说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长,20%的最高收入人口相对于20%的最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比率下降为1964年的5.25倍、1970年的4.58倍和1976年的4.18倍,1980年又进一步下降到2.25倍,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为均等的经济体之一。  二战以后经历过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有一个相对平等的起点,其不平等的发展过程,大多数还是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如图1所示,20%的最高收入人口与20%的最低收入人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