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

ID:27025152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_第1页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_第2页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_第3页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作者: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如果教学理念是全新的,而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还是老一套,那么改革的最终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评价的理念,专家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等等。但是对于评价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闭卷测验的方法,还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白。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在闭卷测验的方法上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由单纯的考

2、查记忆力发展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随着教学的进步,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又面临着两个困境:第一,传统的历史试题对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不足。历史的高级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理论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这些几乎是传统题目的考查真空。第二,在传统的评卷手段下,对高级思维能力的评价往往是流于形式。在高考的历史题目的命制中,我们也尝试过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都包含着高级思维能力的因素,但在实际的评卷操作中,我们还是依据“采分点”来打分,这就达不到考查的目标,失去了考查的初衷。闭卷考试到底能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对此,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已

3、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拟介绍一种以测量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并同时介绍笔者把这种方法与我国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成果,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兴趣,更希望能够给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生学业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

4、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皮亚杰是影响巨大的儿童心理发展学家,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上世纪70年代,比格斯的同事把皮亚杰的分类细化为五个阶段:1.前运演阶段(4—6岁);2.初级具体运演阶段(7—9岁);3.中级具体运演阶段(10—12岁);4.具体概括运演阶段(13—15岁);5.形式运演阶段(16岁以后),并着手把这一理论与具体学科的学习评价结合起来研究。然而,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

5、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比格斯的同事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面对这两大困惑,比格斯形成了他的思想理论:第一,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

6、ypotheticalCognitiveStructure)”,英文的缩写为HCS。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英文缩写为SOLO。因此,我们很难根据皮亚杰的分类法给学生贴标签,认定他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但我们却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理解比格斯的这一思想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与我们评

7、价历史人物很类似。要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所做的某一件事不难,但要全面评价该人物的一生就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历史人物盖棺千年后仍无定论的原因。第二,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3.多点结构层次(mult

8、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