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

ID:27029570

大小:1.97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1-30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_第1页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_第2页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_第3页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_第4页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优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预习学习任务:朗读一遍课文,完成练习册“课前预习导案”。学习时间:20分钟学习内容: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随笔4、基础梳理问题归纳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主要著作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诗论》《文艺心理学》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2、业”。地灵人杰安徽桐城桐城派散文家(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问题归纳写作背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问题归纳文体知识(1)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

3、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问题归纳(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问题归纳1、给下列字词注音:涎(xián)茗(míng)镞(zú)沁(qìn)藻(zǎo)滥(làn) 2、解释下列词语: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

4、极点。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清沁肺腑: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点铁成金: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问题归纳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岑寂:寂静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下乘:下品,下等。咬文嚼字朱光潜第一课时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

5、是谁? (学生推举XX。那么,我想问XX,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设情境创咬文嚼字设情境创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问题归纳一、“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

6、思:A.形容卖弄才学。B.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BAC问题归纳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自主学习要求:给各自然段标号,并分层,概括层次大意时间:5分钟提示:全文一共8段,大致

7、可分为三个层次问题归纳咬文嚼字第一部分(1—5段)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6—7段)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第三部分(8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自主学习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习任务: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层(1、2)段学习时间:15分钟学习内容:问题归纳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②六个“你这……”。—

8、—→启示:③“你是个好小子。”——④“你有革命家的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