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方标准.doc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

ID:27045840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30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_第1页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_第2页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_第3页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_第4页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地方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地方标准《良种刺槐无性系根繁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七年十二月《良种刺槐无性系根繁育苗技术规程》9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一)任务来源《良种刺槐无性系根繁育苗技术规程》是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7年第一批辽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计划编号:2017114。标准为制定的推荐性地方标准。(二)归口和承担单位标准的制定任务由辽宁省林业厅下达并归口,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制定。(三)编制标准的背景“八五”至“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连续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沿

2、海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国家成果转化“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中试”项目,在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筛选中开展了抗寒、耐盐碱等优良刺槐品种对比试验,为筛选出优良刺槐品种打下坚实基础。2012年1月~2017年8月,进行资料收集,查阅国内外刺槐根繁育苗技术资料,在锦州市建业乡开展优良无性系刺槐根段繁育试验。几年的根繁工作在圃地、造林地和母树为优良刺槐无性系根段育苗积累了优良根段资源和技术支撑。试验总结出适于辽宁地区的良种刺槐无性系根繁育苗技术规程。规程在制定过程中,引用了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3、和参阅了GB9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等标准。在征求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标准编制组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鉴定稿。(四)编制标准的目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为刺槐属落叶乔木。原产北美,自1601年成功引入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等地。我国于1676至1877年引入栽植,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刺槐生长迅速,抗旱、抗寒、尤其耐瘠薄、耐盐碱,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能力;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是生态防护、工业用材、薪材

4、、蜜源、饲料、改良土壤、四旁绿化等多用途树种;特别是在工矿区和荒山荒地等立地条件差、盐碱重的地区,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用材树种。目前,刺槐繁育多利用种子繁育品种,群体分化严重,不能将母本的优良特点完整地继承下来;利用埋根育苗能够较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种群分化极小,且苗木生长整齐,抗逆性较强,变异性较小,是优良品种快速繁育和推广的良好途径。但是,目前根段繁育存在繁殖系数低、速度慢,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规范的技术指导,既影响了苗圃经营者根段育苗的积极性,又不能满足造林及绿化对苗木量的需求,严重阻滞

5、了刺槐优良无性系快速繁育的发展水平。如何提高优良无性系的根段繁育系数,解决育苗中面临的难题,加速育苗的规范和规模化进程,是当前育苗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丰富沿海及滩涂地区、荒山荒地绿化9造林树种,调整树种结构,稳定生态系统,推广刺槐良种无性系造林,为生态建设等建立多用途林的要求。克服刺槐根繁育苗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有必要制定一个刺槐根繁育苗技术规范,提高刺槐苗育Ⅰ级苗率和稳定性状。本项研究历时5年,总结形成适合辽宁地区的刺槐根繁育苗技术规程。本标准对规范辽宁地区刺槐根繁播种育苗的培育与管理,不仅能提

6、高苗木质量,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而且省工、省力,投资小,收益大等特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五)标准的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的编制工作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制任务,期间得到教学、科研和生产等部门专家的大力支持。1.立项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2012年1月—2012年3月,开始搜集相关资料。2.试验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6年12月)2012年3月—2016年12月,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标准编制组,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辽宁省林科院在锦州凌海市建业乡开展了刺槐根繁育苗工作

7、。其中:2012年初步根繁,2013年取得较小规模无性系苗木,2014年在建业乡集中屯建试验林5亩。2014年扩繁优良无性系根繁苗木,2015年在建业乡中心屯和河湾建试验林13亩。2016年规范优良无性系苗木根繁技术,2017年在营口建立试验林10亩。3.撰写完善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1月)2017年1月—2017年11月,总结归纳,最终完善标准。4.征求意见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1月)2017年12月—92018年1月,标准编制组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反馈情

8、况,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5.审定完成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2017年10月—2017年12月,编制组结合反馈情况,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提请专家组验收审定。(六)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友志、于雷、张丽杰、曲洪峰、杨鹤、许忠志、徐福生、周丽丽、崔子慕、刘长霞、王嘉、李晶、潘福民、唐权、郭春玲、赵济川、黄夏、马鹏程、祝军、李德全、张福义、高宇、卜鹏图、陈罡、陈波、孟凡金、张国、何恒伟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