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论文

锚杆支护论文

ID:27056202

大小:7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锚杆支护论文_第1页
锚杆支护论文_第2页
锚杆支护论文_第3页
锚杆支护论文_第4页
锚杆支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锚杆支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锚杆支护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岩土锚固技术是近代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锚固技术,国内习惯统称为锚杆支护技术,国外一般称锚固技术或锚杆加固技术它是一种结构简单的主动支护,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完整性、稳定性,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位移和裂缝的发展,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撑作用,把围岩从荷载变为承载体,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且具有运输施工方便、效率高,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且施工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施工噪音小等优点..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技术经济优越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目前不仅广泛应用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而且

2、也推广应用冶金、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军工及建筑等工程之中,伴随着21世纪地下工程的世纪的来临,可以预见,该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深入的研宄和推广应用锚杆锚固的特点锚杆锚岡是在地层中,通过锚杆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连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使地层自身得到加阀,达到保持结构物和岩体稳定的目的.与传统的支护方式相比较,锚杆锚同技术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1)能在地层开挖后,立即提供支护抗力,有利于保护地层的阀有强度,有效阻止地层的进一步扰动,控制地层变形的发展,将结构物、地层紧密连锁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工作体系,

3、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2)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层的力学性能、应力状态,使其向有利于稳定的方向发展.(3)锚杆的作用部位、方向、结构参数、密度和施工时机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设定和调整能以最小的支护抗力获得最佳的稳定效果.锚杆亦可以显著节约工程材料,有效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锚固技术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现状及其新发展自页岩矿首次应用锚杆加岡边坡以来,从最初人们的怀疑、疑虑,发展到今天己有100多年的历史,锚杆支护凭借显著的技术经济优越性,己经几乎不受限制地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

4、四欧、中欧一些主要产煤国家过去巷道中主要采用金属支架支护,随着巷道维护FI益困难和支护成本的增加,各国均积极发展锚杆.锚杆支护发展最快的是英国.在1987年以前,英国煤矿巷道支护90%以上采用金属支架,自英国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成套的锚杆支护技术,从而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煤巷锚杆支护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到1994年起在巷道支护中所占比例己达到80%以上.就目前而言,国外锚固技术以澳大利亚、美国发展最为迅速,两国锚杆支护比重己接近100%,其锚同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用锚杆支护技术,至70年代前期还处于

5、探索阶段,直到1978年冰开始重点推广,至80年向英国学习锚杆支护技术后推广到煤巷支护,90年代又向澳大利亚习引进成套先进的锚杆支护技术,目前己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一些矿区的锚杆支护巷道比例达到90%以上,有些矿井甚至达到了100%,取得了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3锚杆支护理论目前普遍被人们接受的理论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和组合拱理论.随锚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己经意识到现有的锚杆支护理论和作用原理还不足以把锚同作用机理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定量性的评价,有关文献知,目前提出的新理论有代表性的为:①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它由澳大利

6、亚学者盖尔提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认为,矿井岩层的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应力一般为最小应力的1.5〜2.5倍.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耍受水平力的影响,且有以下特点:其一,与最大水平应力平行的巷道受水平应力影响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其二,与最大水平应力呈锐角相交的巷道,其顶底板变形破坏偏向巷道的某一侧壁;其三,与最大水平应力垂直的巷道,顶底板稳定性最差.②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它由中国矿业大学压力研究所在分析己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该理论揭示了锚杆的作用原理和加岡围岩的实质,并为合理确

7、定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③围岩松动圈理论.它是中国矿业大学针对煤矿巷道的锚喷支护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巷道的掘进,破坏了原岩应力的平衡,改变了原岩应力状态,当围岩应力升高范围的岩体强度低于其应力时,发生屈服破坏,这种破坏将由巷道周边向深部发展.由于巷道周围形成了不利于围岩稳定的松动围岩,由此,松动圈的范围就决定了巷道的稳定性,也是锚杆支护设计的依据.该理论还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支护参数,并提出可以用声波测试确定松动圈的范围.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了巷道支护对象,不是弹類性支护理论中的塑性区岩体,也不是冒落拱内的

8、岩石重量,并强调了松动圈形成的时间性,以及发展的渐进性和动态变化.不足之处:它并没有体现支护于围岩的相互作用,再者当软弱破裂岩不同程度地含有粘土质膨胀物时,很难通过声波测试出确切的松动圈范围.4锚杆技术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岩土锚同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或工程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