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ID:2705747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_第1页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_第2页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_第3页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_第4页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论文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灰斑病;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大豆根腐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

2、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生长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  1.2.1土壤温度与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春季低温易于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续降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  1.2.2土壤性状。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的土壤,发病轻。土质粘重、透气性差的土壤发病重;砂壤土、黑土发病轻,土壤肥沃的地块较瘠薄的地块发病轻。  1.2.3播种期与播种深度。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  1.2.4其他因素。大豆孢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苗易感染根腐病。有些化学除草剂

3、对豆苗有药害,阻碍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连作和重、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1.3防治方法  1.3.1选用抗、耐病品种。由于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所以选育和利用抗、耐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方向。目前尚未发现有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在黑龙江,如抗线一号、垦农4号、妥农10号等品种均达到中抗水平。  1.3.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解决大豆根腐病的可能途径之一,比起化学防治方法,其不污染环境、更安全。目前认为,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有寄生、抗生、溶菌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的抗性。如木霉可以影响致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利用的就是抗生作用。就

4、大豆根腐病来讲,菌剂818和929菌株在室内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温室防效,并且有较强的促生作用。  1.3.3物理防治。田间盖膜晒土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田间发病率可降低65%,病菌存活率可降低41.6%,效果比土壤熏蒸消毒要好。用催芽的种子播种可降低腐霉菌的侵染机会,从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另外,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可以减少出土前幼苗被侵染的机会。  1.3.4药剂防治。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2大豆灰斑病    2.1危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也可侵染幼苗、

5、茎、荚和种子,病粒生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此病主要为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现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病斑明显与叶斑相似,为圆形蛙眼状,轻病粒仅产生褐色小点。  2.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2.2.1气候条件。大豆灰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在东北,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下旬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多雨的年份,此病发病重,8、9月多雨的年份,种子带病率高。苗期遇低温多雨,土壤潮湿,地温低,幼苗出土困难,发病重。大豆开花结荚后如遇多雨天气,

6、相对湿度大,病害会很快流行。  2.2.2品种。品种抗病性明显影响病害在田间的流行,高感品种发病早、蔓延快、病斑多、形成的孢子量大;抗病品种则发病晚、病斑少、孢子量小。大豆品种资源中抗源丰富,获得抗病品种不很困难,但病菌适应性较强,致使品种保持抗性的年限短。  2.2.3其他因素。大豆种子带菌率高,病株残体未清理彻底以及大豆连作等使田间菌量大,发病也较重;低温高湿地发病率常常高于岗地。  2.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60%多福合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避免重、迎茬,合理轮作,清除病株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减少越冬菌量。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

7、5kg/hm2对水30kg/hm2,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雾防治,7~10d后再喷1次,以控制籽粒病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