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

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

ID:27068179

大小:61.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_第1页
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7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疽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急性黄疽性肝炎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肝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鹤木枣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谷丙转氨酶(SALT)与血清总胆红素(SB)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SALT、SB及症状缓解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鹤木枣汤治疗急性黄疽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

2、应,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关键词】茵陈鹤木枣汤急性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39-01急性黄疽性肝炎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因为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等原因造成的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一般来说,当血液胆红素浓度>2-3mg/dL时,即可出现黄疸。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西医在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齐墩果酸片等,疗效一般

3、。本文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急性黄疽性肝炎47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茵陈鹤木枣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急性黄疽性肝炎47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皮肤黏膜黄染、恶心、乏力等)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确诊。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病程5-10天。谷丙转氨酶(SALT):243-810IU/L;血清总胆红素(SB):176um

4、ol/L-540umol/Lo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18—61岁,平均34.2岁;病程5-10天。谷丙转氨酶(SALT):225〜798U/L;血清总胆红素(SB):178umol/L-502umol/Lo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生化指标上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嘱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口服齐墩果酸片,静脉注射甘草酸胺、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并予以保肝退黄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用我院中药茵陈鹤木枣汤:菌陈30克

5、,仙鹤草30克,平地木30克,大枣10枚,服药期间忌一切生冷油腻食物。每日一剂,开水250ml煎服。临床辨证进行加减。2周为1个疗程。1.3疗效标准治疗开始后,每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全身皮肤及黏膜黄染、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肝区痛等)。每周复查2次谷丙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彡80IU/L、总胆红素彡40.6mmol/L;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或无缓解,谷丙转氨酶〉80IU/L、总胆红素〉40.6mmol/Lo

6、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临床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且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情况见表1.表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情况例(%)由上表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