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

ID:27075021

大小:6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_第1页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_第2页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_第3页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遵循学习规律提效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只要我们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在对教材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遵循记忆规律,以积累为基这一规律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基本可以分为两大块,即阅读和写作。但这两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前期的文学积累与沉淀是必须要有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胸无点墨,那么无论教师怎么教都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而高中是介于初中与大学之间的特殊时间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且高中生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强化记忆规律显得举足轻重。以执教《六国

2、论》为例,课本上只为学生提供了苏洵的一篇,我在教学时便将苏辙和苏轼两人写的另外两篇也放在课件中,将三篇文章互相对比,一并讲解。对比可见,苏轼所写的《六国论》重点对比了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现象,突出“士”的作用;苏辙的则是深度剖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发现因为其不能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灭亡也是咎由自取;而苏洵的角度与前两人都不一样,他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借古喻今,旨在警醒当朝统治者要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相较而言,苏洵所写之文比二子更具深度,视角也更加老道,这也是为什么课本仅选这一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比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熟读三篇

3、文章并背诵记忆,为了拓宽其知识广度与宽度,使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还挑选了一些文学史上对苏洵《六国论》的评论,使得学生再读起来觉得颇有一番味道。同理,对于有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适当放手,将对学生文本解读的灌输转化?槎酱偎?们对文本的背诵记忆。让这些优美的句子在学生的头脑中发酵沉淀,真正为学生所有,在他们的肚子里积点“墨”。二、遵循理解规律,以领悟为质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由单一到复杂的过程,语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显然,高中各学科的知识都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

4、解也不再停留于表面,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文本探索作者写作意图、文章时代内涵等更深层、更具价值的东西,以达到帮助学生真正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屮,教学重点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怀揣希望报效祖国却落得受权贵打压的处境和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不平之情,还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度感悟经典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隐含的深层意义。对此,硬性灌输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反而会让学生形成光记笔记不动脑的不良习惯。我在教学时借用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大家熟知的

5、名人名言来帮助学生吃透文本,并体会这种精神的一脉相承。这样,语文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再浮于文学鉴赏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化精祌传承的内涵中去。同理,由于文本在创作中总会受到时代背景、作者自身经历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在文本分析时除了要带领学生汲取知识养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辩证眼光,使他们学会取舍、大胆批判也是高效教学中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三、遵循写作规律,以个性为码如果问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学生几乎是异门同声地回答道:“写作文!”确实,现在的应试作文几乎都千篇一律,都是遵循所谓的“写作规律”“写作格式”的产物

6、。一篇800字的文章,都在固定的地方引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全文,看不到学生生动真实、活灵活现的论述,看不见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以及富有个性的表达。这样的教学成果可以说是所有教师的悲哀。对此,语文教师一定耍掌握正确的写作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导学生,才会取得显著成效。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从不给学生固定的模板和格式,而是遵循着“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这样最纯粹的写作目的来开展高效教学。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课堂中,我没冇直接将描写手法和技巧放到课件中,而是让学生先回忆之前讲过的关于细节描写的精彩语段,再翻开课本,直观感受那些经

7、典篇目中惟妙惟肖的细节冲击。随后,我就立即要求学生当场练习,任意挑选一位同学或老师,对其展开细节描写,写一个200〜300字的小短文,要借鉴刚冰所学重点,突出其人物形象和特点。学生受到经典的启发,文思泉涌,不一会儿就写完了。随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分享白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透过文章猜测作者的描写对象,规则很简单,只耍做到不读出所写对象的名字即可猜到作者所写的人物就算胜利,胜利者有奖励。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就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各种细节描写的手法,领略了写作的乐趣和魅力。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而言,减弱了集体化教学的特点,

8、更加突出个体个性教学,注重个体的写作诉求,在乎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感受,这无疑是生动且高效的。总之,只要结合以上三个规律,突破高屮语文教学瓶颈、打破高屮语文教学僵化死板的局面是指日可待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226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