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

ID:27076411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_第1页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_第2页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_第3页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_第4页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尺度网络模型与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摘要信息技术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但是中国人的交流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笔者从现有通讯网络入手,来寻找造成中国人际关系网络范围狭窄的原因,并得出结论:现有的通讯工具不能帮助人们有意识的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成为造成了中国人交际范围狭窄,局限于“熟人交往”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通讯网络为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无限的潜力,但由于通讯工具的限制,大多数人没有意识潜力的存在,所以,能够帮助人们有意识拓展关系网络的通讯工具将是以后通讯工具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无尺度网络,通讯工具,通讯网络1引言通讯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2、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帮助下,中国人际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应该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零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1显示,中国人际交流的现状并非笔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人交际方式有限,饭桌社交仍是主流;第二,“社交半径”较短,亲缘社交难以突破(见图1)。本文从现有通讯网络入手,以期找到限制中国人际交流的原因,并指出今后通讯工具的发展方向。2分析现有通讯网络《零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种通讯工具分别是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和即时通信软件。经过笔者分析,这些通讯工具只是简单

3、复制了人们现实中的关系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拓宽人们的交流范围。2.1无尺度网络模型在具体分析现有的通讯网络之前,先介绍一下无尺度网络模型。1999年,Albert-Laszlo和Barabasi[1]提出了一个无尺度网络模型,它通过增加新的节点儿实现连续增长,同时这些新的节点总是倾向于选择连接已经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BA模型的具体描述如下:[1]成长性:考虑开始有小数目m­0个节点,在每一个时间步增加一个新的节点,同时这个新节点连接到网络中m(≤m0)个已经存在的节点上。[2]优先选择性:一个新的节点选择连接节点是有偏好的。即它选择某个节点i的概率pi正比于这

4、个节点i的度,即:.无尺度网络的主要特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分布遵循幂次定律;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连接,少数节点则拥有大量的连接,这些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2.2分析现有通讯网络笔者选择手机网络为例,模拟以手机为交流平台的通讯网络的拓展过程。手机网络是社会网络的一个典型的复制品,人们决定是否存储其他人的手机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依据该人与自己在现实的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比如朋友、亲戚、同事等,人们不愿意和陌生人相互存储对方的手机号。一个人在现实社会网络中的交际面越广泛,他手机中存储的手机号就越多,他的手机号被别人存储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手机网络的成长机制包

5、括:第一,优先选择性,两个陌生人相互添加手机号码的机率与两人共同拥有的朋友数量正相关;第二,每个人朋友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每部手机中存储号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第三,如果朋友之间不经常联系,那么关系就会渐渐变淡,甚至消失。这三个机制可以更精确地表述如下。两个陌生人i,j相互添加手机号码的概率pij依赖于两个因素:第一,二者各自的朋友数量;第二,共有的部分。进一步表述为,(1)其中当很小,的值很大且相对不变;当时,显著下降。我们采用费米函数(FermiFunction)来描述:,(2)参数控制当时,下降的斜率。函数代表当时二者相遇的概率,且,(3)其中代表当没有共同朋友

6、时二者相遇的概率,参数控制的增长快慢。此外,朋友之间的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用代表这种关系的强度,一旦二者相互通信,则。然后,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发生指数递减,直到二者再次通信,则重置为1。其中,△t表示自上次通信后的时间间隔,K为控制参数。图2手机网络的拓展过程在本例中,模拟手机网络的节点从两个成长到节点数N=250个的过程(见图1)。当仿真开始时,网络节点数N=0,边数M=0。每一个仿真周期,我们向网络中加入一个新的节点(绿色),当新节点决定建立连接时,总是倾向于和已经拥有较多连接的节点(红色)相连接,使用连续蒙特卡罗法(continuous-timemontecar

7、lomethod)来确定节点间建立联系的概率(等式(1)),并且设置衰减参数,或者是一个极小值。直到当N=250,每个节点度时,该网络的成长停滞下来。在这一时刻,设置为一个较大的、更价接近现实情况的值,我们来观察网络的演化。图2部分显示了N=250,,,以及时,手机网络的仿真结果,该网络具有很高的聚集系数(clusteringcoefficient)。图3手机网络的最终结构上面阐述的仅仅是一个仿真结果,中国目前至少拥有3.6亿多移动用户,所有这些用户共同构成的通讯网络会是什么样子呢?第一,成长性和优先连接将会促使手机网络发展成为类似于社会网络的,被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