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ID:2707888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_第1页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_第2页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_第3页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_第4页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刘艳春,李家伟,李丽,唐敬师,程斌,赵龙柱【关键词】面神经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ms刺激较波宽0.1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

2、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面神经;诱发电位;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bestmethodofstimulationandrecordoffacialnerveevokedpotentialsanditsclinicvalues.MethodsThroughstimulatedenttiming(0.04ms,0.1

3、ms).ResultsUnderthesamecondition,morestandarddeviationresultinthegroupofstimulatetiming0.04msallerthanthatinthegroupofstimulatingtime0.1ms.Recordingontheposterior.ConclusionTheinvestigationimpliessincitementtimingcangetclearfacialnerveevokedpotentialsrecordin

4、gontheposteriors,刺激强度为40-50μA;波宽为0.1ms时,刺激强度为20-30μA。记录信号平均叠加200次,滤波范围0.1-5kHz,刺激频率2Hz。  1.2.2实验步骤200g/L乌拉坦(1.4g/kg)腹腔注射麻醉,维持肛温38-39℃。分别解剖出面神经左右两侧颊支近中枢端至总干约10mm(注意不与周围组织完全游离,避免不必要的机械牵拉,用温生理盐水纱布敷盖保护面神经),双极银氯化银针电极直接刺激面神经颊支近中枢端,极间距约2mm,采用正负极性交替刺激,以减少刺激伪迹。记录采用双导联

5、同时记录:C1导联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头顶(参考脑电图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相当于人Cz),C2导联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外耳道后壁,参考电极均置于同侧听泡(内耳发育始基)所对应的头皮下,地极置于耳后,各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对同一大鼠分别以刺激波宽0.04ms、0.1ms进行刺激,每项实验均重复记录两次(RUN1和RUN2),每次刺激间隔时间为5min,以保证神经恢复平稳,利于下步实验。记录到面神经诱发电位后,确定最佳记录方法和刺激参数,然后切断面神经总干,C2'导联记录,观察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  1.3数据

6、处理采用CS20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面神经诱发电位各导联各波形观察图1显示:C1(位于图中上面)、C2(位于图中下面)两个导联中RUN1和RUN2(白、绿两条线)重复记录的面神经诱发电位,可见各个波几乎完全重叠,各导联均可获得较稳定的N1、P1、N2、P24个波。图2显示:C1(位于图中上面)、C2(位于图中下面)两个导联中左右两侧(红、绿两条线)面神经诱发电位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相近,波幅、波形有差异。切断面神经干后,C2'导联记录的波形与切断面神经干前比较可见,N1波潜伏期延长

7、(图3),N1波消失(图4)。  2.2正常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观察用CS2000软件对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的潜伏期样本均数及大鼠左右两侧各波潜伏期均数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可以认为RUN1和RUN2差异无显著性,大鼠左右两侧各数值亦无显著性差异。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刺激波宽采用0.04ms,C2导联记录所得到的波形变异较小,相对较稳定(表1、表2)。表1电刺激波宽为0.04ms时各波潜伏期均数(ms)及标准差(略)表2电刺激波宽为0.1ms时各波潜伏期均数及标准差(略)图1RUN

8、1和RUN2重复图形(略)图2左右两侧各个波图形(略)图3C2'各个波图形(潜伏期延长)(略)图4C2'各个波图形(P1之前一短潜伏期波消失)(略)  2.3切断面神经干后(C2')与切断面神经干前(C2)13例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比较用CS2000软件对切断前和切断后13例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的潜伏期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或t'检验,其P值均小于0.05,提示切断面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