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

ID:27123087

大小:141.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2-01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1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2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3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4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家庭佛像的摆放方法  正信的佛教中从不搞个人崇拜和迷信。佛弟子供奉佛像是为了纪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终追远、见贤思齐、鞭策自己的意图。若无恭敬心,供俸佛像是没有意义的。佛像本身没有生命,仅是表法,是一种象征,只有我们的恭敬心、慈悲心及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同它相应。摆放的佛像是世间“住持三宝”之一,主要是为了教育众生发起皈依“自性三宝”,进而修行解脱生死而用,是一种佛教特有的教育方法------这是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  佛教中关于“佛菩萨造像”摆放的仪轨,都出自佛经和古代丛林的历史传统。

2、居士家庭中的佛菩萨像摆放,自然要和寺院摆放的一致(现在网络发达,看看各寺院专网图片或佛堂图片,也能知道佛菩萨像的位置)。一般来说,寺院对特定佛菩萨像多设置专门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数时候做不到这一点,故应结合居士个人修学法门的实际情况来摆放,不必放得太多(因为初学佛的人对造像的含义不明白,喜欢集中放太多,反而容易使其心乱分神,影响修行。)有关更详细的摆放知识,请参阅《佛说造像量度经》等经典和《中国佛教丛林规则》、《中国佛教大辞典》。  【一、佛菩萨像摆放的原理是“主伴圆融”】  即一个为主,qita都是伴。如果我们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一

3、切诸佛都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圆容。菩萨也是,假如我们学佛以观世音为本尊,诸佛都为伴;地藏菩萨为本尊,观世音就是伴。佛的经典也是如此。在佛门中,无论修那一法门,都是赞叹这个法门第一。说这个法门第一并不是显示qita法门就是第二,千万不可自赞毁他,这就犯了大戒。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二,家庭佛菩萨像摆放的一般原则】  1,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於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烧

4、香,仅於课诵前後,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则不可由於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圣严法师语)  2,佛像背後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不把佛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摆放依空间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来衡量〈以不顶到天花板为原则〉,供奉佛菩萨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来选择。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圣严法师语)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3,如果

5、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於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该逐步进行。先将佛菩萨圣像安於正位,qita神像祖牌置於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後,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圣严法师语)  4,家庭祖宗牌位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则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  5,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

6、佛代表万佛,以—菩萨代表一切佛菩萨。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任择其一即可。如果巳经有了佛与菩萨的圣像,则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萨像在两侧或在前下方,务必要使佛突出,以显其尊贵。圣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校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宝所成,则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龛来衬托出佛像的伟大。(圣严法师语)  6,佛像的安放主要根据所修的法门来定。以庄严、清净为总圆则。方向一般为坐北朝南。  藏教常见的分层安置法是:  (1)、两层:上层中间为佛像,左为大乘经典,右为塔,以此代表

7、佛的身、口、意。下层为各种供品。  (2)、三层;上层同上,中层安置曼扎供或菩萨像或护法,下层同上。  (3)、五层:上层安置佛像为法师与本尊,第二层安置佛部佛像,第三层安置菩萨像,第四层安置护法,第五层各种供品。  (每层藏教佛像安置法略)。至于每层安置哪几尊佛菩萨,根据所修法门及依止法师的教授为要。  汉地佛教中常会出现三尊一组的佛像安置法是:  (1)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观世音菩萨(佛左)、大势至菩萨(佛右)------出处是《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  (2)华严三圣(释迦三圣):释迦本师佛(中)、文殊菩萨(佛右)

8、、普贤菩萨(佛左)-----出处是《华严经》;  (3)三世佛:过去佛以迦叶佛为代表(本师左),本师释迦牟尼为现在佛(中),弥勒佛为未来佛(本师右)。  (4)三方佛(三宝佛):毗卢遮那佛(中)、东方药师佛(毗卢佛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