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

ID:27134193

大小:9.41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8-12-01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_第1页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_第2页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_第3页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_第4页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储层描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储层描述--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横向变化的厚度、孔隙度2004年2月岩石内的孔隙Pinheadvugs(A&B)Ovalvugs(C&D)Modelsofgypsumrosette(D&E)(By.C.Vahrenkamp,1995)测井储层解释ShealesandsiltsDolomitepore(By.S.W.Tinker,1995)地震速度反演PorosityinhotcoloursUpto35%Coldcolorslessthan10%(By.S.W.Tinker,1995)ws-wackstone粒泥灰岩教学内容

2、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预测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储层孔隙度横向变化预测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共3次课12学时一、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预测(一)理论基础1储层顶底面反射极性相反条件下顶底面反射波的相干作用2储层顶底面反射极性相同条件下顶底面反射波的相干作用3不规则砂体或薄互层砂包的地震响应4波阻抗渐变储层的地震响应(二)技术方法1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2时差法—储层厚度大于1/4波长时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预测3振幅法---储层厚度小于1/4波长时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预测4其他方法一、储层孔隙度横向变化预测(一)理论基础1影响速度的地质因素(岩性、孔隙度

3、、充填介质、饱和度、压力)2孔隙性储层的孔隙度与速度关系-时间平均方程3含气的孔隙性储层或裂缝性储层孔隙度与速度、密度关系(BIOT-GEERSTMA方程)(二)技术方法1合成声波测井(井约束或无井约束反演)2孔隙度剖面解释一、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预测(一)理论基础1、储层顶底面反射极性相反条件下顶底面反射波的干涉作用正反射与负反射及地震波显示的极性负极性显示正极性显示厚层页岩中的楔状镶嵌薄层砂体的地震响应Widess图解Widess图解H=λH=λ/2H=λ/4,H=λ/8H=λ/16H=λ/321)当h=λ/4,顶面正反射波的

4、主波瓣(波谷)与底面负反射波的(上)次波瓣(波谷)迭合,底面负反射波的主波瓣(波峰)与顶面正反射波的(下)次波瓣(波峰)迭合,从而顶底面反射波干涉迭加后的复合波达到最大振幅,也就是说,来自顶底面的反射波到达检波器时,任何时刻顶底面反射波的振动方向都一致,这种物理现象叫谐振,复合波的振幅叫调谐振幅。讨论2)当h>λ/4,顶面反射波的主波瓣(波谷)与底面反射波的次波瓣迭合,底面反射波的主波瓣(波峰)与顶面反射波的次波瓣迭合,所以,顶底面的主波瓣占优势,复合的相位极性与顶底面的反射波主波瓣的极性一致,因此,复合波具最大振幅的两个主波

5、瓣与地层的顶底面对应,两个主波瓣之间的时间厚度也就是地层的时间厚度。因此,当h≥λ/4时,通过复合波的个主波瓣就可以识别地层的顶底面。3)当h<λ/4,时,顶面反射波的主波瓣(波谷)与底面反射波的主波瓣(波峰)开始迭合,随厚度减小,顶底面的主波瓣逐渐不占优势,复合的相位极性与顶底面的反射波主波瓣的极性偏差也越来越大,复合波具最大振幅的两个主波瓣与地层的顶底面不对应,两个主波瓣之间的时间厚度明显大于地层的时间厚度。所以,当h<λ/4时,用地震记录最大振幅相位与反射界面不对应,地震波无法识别地层的顶底面.(4)h</4时,地层厚

6、度与振幅呈线性正比,据Widess推导,复合波振幅与薄层厚度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例如,当h=/4时,Am/A0=1.595,=44.8米,所以,h=44.81.598/(43.1415)=5.69米,这与四分之一波长时的5.6米非常接近。h=Am/4A05)可分辨薄层与可检测薄层h</4时,尽管不能通过反射波识别地层的顶底面,但可以通过复合波的振幅计算薄层厚度。在薄层研究中,把h≥/4时,通过复合波的主波峰与主波谷间的时间厚度直接读出的厚度的薄层称为可分辨薄层(resolvedbed);而把h</4时,只能通过

7、复合波振幅来计算厚度的薄层称为为可检测薄层(detectedbed)。2、顶底面极性相反的条件下时间域内最小相位子波可分辩的最小厚度理论极限地震垂向分辩率模型—1/4至1/8波长区域地震垂向分辩率模型—1/4至1/8波长区域顶底面极性相反的楔形地层的地震响应模拟结果表明:1)当h≥/2,楔状储层的顶底面能完全分开(有效子波长度为2个主周期)。2)当h≥/4,代表顶底面的两个波谷仍能分开。顶底面的两个正反射波相干减弱。3)当h≥/8,代表顶底面的两个波谷合并为一个,顶底面不能分开,振幅相干加强,当h→0,为两个正反射界面的

8、合并,复合波的振幅AC接近于单个反射振幅的两倍。举例分析对于薄层砂体,复合波振幅只与砂体厚度成正比,与位置无关。5、砂层组的地震响应举例分析—济阳坳陷XY12波阻抗过渡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如曲流河砂坝向上逐渐变细,海退中砂坝的向上逐渐变粗6、过渡层的反射1---正反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