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ID:27134239

大小:70.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32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32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6.88%,其中I、II、III类切口感染分别为2例(2.63%)、15例(7.21%)、5例(13.89%),三类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控制DOI:10.14163/j.cnki.11-5547八.2015.16.023【Abstract】ObjectiveT

2、oobserveandanalyzehighincisioninfectionrateinsurgicalabdominaloperation,andtoanalyzeitsrelatedfactorssoastoimplementeffectivemeasuresforreducingincisioninfectionrat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madeon320patientsinsurgicalabdominaloperationforcausessummarizationofpostoperative

3、incisioninfection.ResultsAmongthe320cases,therewere22caseswithincisioninfectionaftersurgicalabdominaloperation,withtheinfectionrateas6.88%.Therewere2cases手术后切口疼痛一'(2.63%)withtypeIincision,15cases(7.21%)withtypeIIincision,and5cases(13.89%)withtypeIIIincision.Thedifferenceacrossthe

4、threetyp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般在2〜3d后逐渐减轻,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也逐渐恢复正常。如切口疼痛持续加重,体温上升,脉搏加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即有切口感染的可能。检查切口仍有渗出且切口出现程度不一的红肿者,或切口有浸润硬块且有明显压痛者则切口已发生感染;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表示切口感染较重[4]。非感染性切口愈合障碍常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和体征,切口表面外观正常,有时可有少许渗出,常在拆线前发现切口渗出增多而浸润覆盖的敷料,在拆线时或拆线后发生切口裂开。非感染性切口裂开可分为全层裂开及部分裂幵。全层裂开时

5、除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鞘裂开外,腹膜亦随之裂开,常导致大网膜或肠管突出于裂开处;部分裂开多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未愈合;个别可有假愈合,即皮肤愈合而皮下组织已经裂开,在咳嗽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切口裂开[5]。文献报道造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决定因素是细污染切口的程度和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细菌污染程度又与污染细菌的数量及其致病力密切相关个清洁的切口需要10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始能发生皮下化脓性病灶,而102的3-溶血性链球菌污染切口则可引起致命的感染。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及厌氧菌。细菌污染可来源于患者自身的感染(如局

6、部皮肤消毒不彻底、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和医源性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及术者消毒不严格等)[6]。手术缝合技术不到位,造成切口血肿、脂肪坏死及异物残留等也为感染提供条件[7]。机体抵抗力下降,可使少于感染剂量的细菌污染或非致病性细菌污染造成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患者年龄过大、重度贫血、恶病质、术前过度消耗(如产程过长)、术前长期皮质激素治疗、肝脏病及糖尿病等,均可造成机体抗感染能力的下降,导致外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8]。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与控

7、制切口感染。参考文献[1]黄学明,黄国民.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54-5455,5476.[2]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94-1496.[3]周傅祥,吕永峰,王晓年.腹部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25-1727.[4]吴亚林,王航平,许爱珍,等.腹部切口感染手术室环境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28-17

8、29,1735.[5]张伟耀.腹腔镜探查与治疗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要点分析.中国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