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

ID:27134890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朝阳区初中地方课程白大正:《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设计者白大正学校朝阳区教研附校学段初一主题类型活动课课题趣谈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胡同街巷名称是今天北京地名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京味儿”传统文化的体现,自清末、民国以来,这些名称大多都发生了变化。那些受人忌讳、受人鄙夷,代表旧地点、旧人物、旧行业以及旧官制的名称以及那些俗不可耐的原有街巷胡同名称通过讹传、增减字、谐音等方式发生了变迁。这些街巷胡同更是各具特色,本课教师引领学生从变迁原因、变迁时间和变迁方法三个方面探究北京街巷胡同名称的改变,引领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城市建设和

2、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感受北京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进程。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知道北京胡同街巷胡同变迁的原因;通过学生对案例材料的研习与探究,了解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感受北京传统“京味儿”文化特点,及近代化的进程对北京的改变。学生分析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非京籍孩子,再加上部分北京籍孩子对传统的北京民俗、文化不甚了解,学生仅仅对胡同有些肤浅印象,学生对北京胡同街巷的名称了解几乎为零

3、,更无从对变迁时间与变迁方法的形成任何认识。此外,由于本学期的历史课已开始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无法与同时期北京的历史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及资源教学内容: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教学资源:学案、PPT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提出本课探究主题——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变迁同学们大家好,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北京街巷胡同名称的变化:原有地名新地名石大人胡同外交部街管菜园官园苦水井胡同福绥境胡同汪太医胡同刚毅胡同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娘娘庙街磁器口街像上面胡同

4、街巷名称变化的案例在北京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思考:从明朝到今天,为什么会发生名称的变迁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北京街巷胡同名称的变迁,一起了解老北京一些地名的前世今生,一起感受在名称变前后所蕴藏的北京传统文化—“京味儿”文化。出示资料:什么是京味儿文化: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包括:雅俗共赏、悠闲自在。——李淑兰《京味文化的特征》首都师大学报1999.3观察、思考吸引学生兴趣有效导入本课为学生明确本课研究主题一、胡同街巷名称变化的原因一、

5、胡同街巷名称变迁的原因1.原有名称忌讳出示材料1:官菜园—官园白虎庙胡同—百户胡同注释(白虎在古代是一种极其凶猛的动物)兔儿山胡同—图样山胡同(兔子在古代是北方人对男妓的俗称)提问:这些地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学生的发言,形成结论:关于人们的丧事的、一些社会下流的事物的名称是忌讳的东西,因此改变。2.原有名称失去了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许多诸如旧地点、旧官职、旧人物、旧行业等过去的事物早已不存在,因此改变。阅读材料,分析胡同(地名)名称变化的原因思考、回答猜想变迁原因探究名称变化原因之—原有名称

6、忌讳材料2:明朝初年将驻扎在京师的军队编制称为“卫”,在北京出现了很多带有卫的地名:济州卫胡同(明)——机织卫胡同(清)武德卫营胡同(明)——五道营胡同(清)材料3:屯马察院、提学察院、巡按察院是明朝时期的三个行政部门,清朝初年对这些地名进修了修改:屯马察院胡同(明)——屯娟胡同提学察院胡同(明)——学院胡同巡按察院胡同(明)——按院胡同当然,19世纪中叶后,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街巷胡同的名称也出现了近代化趋势。材料4:民国初年部分地名变迁原有地名新地名石大人胡同外交部街刑部街司法部街东铁匠胡

7、同教育部街勾栏胡同内务部街粉子胡同农商部街顺城街国会街提问:民国初年这些胡同街巷名称的变迁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民国的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的出现,成为了20世纪初北京地名变迁的重要原因。在20世纪初,除了因政治因素改变外,这一时期北京胡同街巷名称的变迁还体现出全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出示一组材料:提问:这些胡同、街巷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材料5:《辛丑条约》后,在鸡鸣巷设立了各国使馆,其名称也改之为东交民巷。材料6:东城区的大学夹道,由于当时北京大学就设立于此而得名;宣武区的感化胡同,民国时期教育家熊希龄在此地主办了

8、感化学校,故改为此名;阅读材料观察、思考观察、思考观察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探究名称变化原因之—原有名称失去了意义探究在北京近代化的进程中街巷胡同他名称的变迁。材料7:东城区的果子胡同,这里在民国初年成为北京最早的水果批发市场的,因此名称改变;又如丹凤夹道,此地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办了北京的第一家火柴厂,称为“丹凤火柴厂”,因此改名。材料8:纸马,是对殡葬用品的简称何纸马胡同——黑芝麻胡同汪纸马胡同——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