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

ID:27137740

大小:294.5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2-01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_第1页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_第2页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_第3页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_第4页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解课程标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解课程标准朱伟强博士联系电话:13020155055E-mail:wqzhu@tyxx.ecnu.edu.cn2010.03.03我们的教学与评价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标准解读《某课程标准解读》这样描述:“‘内容标准’是对水平目标的具体化表述,……各地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标准’做出进一步的落实……”但如何落实没有进一步阐明。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逆向设计程序: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开发促进学习和证明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评价方案规划学习经验和教学本报告聚焦的问题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一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

2、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那么,实践中教师是怎样做的?一个案例(见下页)?例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例2:(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吴江林老师提供)内容主题:4.2细胞的分化[浙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第13

3、页)《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由案例引发的思考:课程标准分解是什么?它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有何关系?分解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课程标准?怎样分解一条课程标准?报告内容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和取向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分析课程标准的陈述方式与句型结构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方法一、分解课程标准:意涵和取向意涵观点历程和要素本质和特性实践中的取向(一)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狭义的课程标准分解主要是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习目标)广义的课程标准分解是将应然(教育理想、学校愿景、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等)变为实然(教学实践活动),即“

4、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分解水平(或学段)目标,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下主要讨论狭义的课程标准分解(二)课程标准分解的观点忠实观形式变化但本质变化不大调适观较多形式变化但部分本质有变化批判创造观形式和本质均有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三)课程标准分解的历程和要素分解的历程会涉及作为分解者的人(教师等)、物(目标物和产出物)、事(分解)和情境(时间、地点、权力等)等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情境情境情境目标物分解者分解历程产出物(四)课程标准分解的本质和特性分解的本质决定比较生产分解的特性课程标准分解体现了分解者的意图课

5、程标准分解受到目标驱使课程标准分解依情境而定课程标准分解的成果多变(五)实践中课程标准分解的取向视目的和成效而定如果分解的目的是要保存本质但改变外形,则忠实观无疑是最佳选择;若要分解的成效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则批判创造观最好。与分解者的能力和认知有关当分解者经验不足、无创意需求、不被许可做改变时,采取忠实观较适宜;若是分解者有丰富的经验、强烈的创见动机、也被允许大胆突破时,则可采用批判创造观。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和赋权),宜采用调适观二、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宏观、上位微观、具体理论层面技术层面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决“怎

6、么做”的问题描述性的操作性的关注“目标维度、学习领域”关注“目标陈述”提供的是“理念”、“思路”提供的是“程序”、“方法”、“工具”联系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基础;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分解;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依据;三、分析课程标准的陈述方式与句型结构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目标陈述的句型结构目标陈述的核心关键词(一)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

7、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