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

ID:27143476

大小:4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1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_第1页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_第2页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_第3页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_第4页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初者,所谓的“家”,智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安乐幸福的所在。佛法虽有大小显密的暂时差别,但从究竟而言佛陀施教传法的本怀无非是欲令众生解脱迷乱轮回之家的束缚,从而趋入三乘涅槃解脱的圣城。因此佛在《妙法莲华经》等诸多经中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三界火宅的种种过患,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幼稚愚昧的芸芸众生,使他们能醒悟过来,认真、深入地思维轮回的过患,从内心里深深厌弃轮回诸法,从而急求出离、走向解脱。如果我们对三界火宅的种种险况不惊不怖、无动于衷,不希求从中出离,那门外的三种宝车(比喻声闻、独觉、无上佛乘三种教法)就无缘得到,也就是说无法得到声闻、独觉、佛陀的果位。

2、在小乘、大乘乃至金刚乘中都以出家持清净梵行者为上等修行人,认为以出家身修行最为殊胜。然而众生根机因缘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佛陀有教无类,不但摄受出家众,而且对今生无缘出家修行的白衣也同样赐予解脱的机会。佛陀对在家人放宽要求,只让他们受持少分戒,以此遮止大的罪恶,同时行持少分善法。这与出家众所持的戒以及所修的善法有极大的差别。为此,在家众应恒时生惭愧心,对出家生活心生仰慕,经常观修轮回过患,激发自己强烈的出离心,如能以此为基础修小乘四圣谛法,最高可得阿那含果,但无法得到阿罗汉果。进而如能在强烈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起菩提心、修习六度万行,也可渐次入于大乘五道之中

3、。但一般来说因在家、出家所处环境不同,在家发起出离心、菩提心的障碍极多,因此与出家修行相比,二者成就的速度有迟速的差别。当然这是就凡夫而言,如果是大菩萨,则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差别,不但可现在家身而且可现地狱、饿鬼、旁生等身。如莲花生大士、马尔巴大师、巴思巴大师、维摩诘居士、庞公等都是现在家身,菩萨因已了达家本性空,故可身处尘劳而游心物外,当然不受家的束缚。《维摩诘经》云:“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但应知此非具缚凡夫的境界。如果凡夫以此为借口而甘处如牢之家不思出离,或以此劝阻他人不要出家,则只是自欺欺人,徒然造罪,

4、而且尚有犯大妄语之嫌疑。以下宣说在家过患旨在让在家人深刻认识到自己处境的恶劣性以增强其出离心、向道心;宣说出家的殊胜利益旨在使在家人生起对出家清净生活的向往并追求如此胜功德。《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师云:“此复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难及有众多罪恶过失。出家违此,断生死身,出家为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以此也能令出家僧人生起欢喜并稳固出家为僧的信念。经中常说在家人如处火宅中,出家众如处清凉室中。因为大凡在家之人,富贵者为了守护财物、名誉、地位、权势而殚精竭虑,感受诸多痛苦;贫穷者则常为衣食所困,夜以继日地奔波劳作,以求累积财富,但结果仍然入不敷出,同样备感痛苦。《中观四百论》云:

5、“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家如牢狱,缚人极深,要从其中寻得安乐无有是处。如《本生经》云:“于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但凡夫无有智慧,是非善恶不分,常常恋著自己的家,他们认为纵然贫贱、劳苦,但家如幸福的港湾,归家即可安享天伦之乐,感受家庭温馨;而且一旦发达,更是地位尊荣,权势炎炎,名声远播,财宝如山,能够恣意享受五欲生活,人生的幸福即在于此。反观出家人,一贫如洗,无亲无故,整日面对青灯古佛,一生只是持斋诵经,生活是何等的单调乏味。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本来每个众

6、生与生俱来就有贪心,而成家之后就更加得以助长。为了满足对饮食、服饰、女人等等的贪欲以及自己的虚荣心,男人就想方设法去攫取财物,甚至不惜干起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勾当。有了儿女后,为了成办儿女的学习、工作、婚姻乃至排场等需要一大笔钱,这又进一步驱使自己拼命地猎取财产、刺激自己的贪心。到了即将老死,还贪图子孙的出人头地。在家人就这样在一生中贪心不断膨胀,对高官厚禄、名声财富、豪华轿车、林园别墅、美色歌舞、锦衣美食趋之若鹜,整日耽著于游乐宴会、嫁娶应酬、趋炎附势、党同伐异、打击陷害、欺上瞒下、营私舞弊等等庸俗、鄙恶之事,乃至杀生害命、饮血食肉、狂喝滥饮、为所欲为,造下无边的罪业。同时,争

7、斗胜负、怨仇逼迫、悲欢离合、吉凶安危、事业成败、仕途升沉时时萦绕心怀,难得安宁。为如粪土的钱财,为如路人般的妻儿,为如浮云般的荣誉富贵,人们一生备受艰辛甚至搭上身家性命,来世还要堕三恶趣中于无量劫受大痛苦。而出家清净僧,脱离牵缠,身体不为上司老板、妻子儿女所拘,不受驱役,更不会为此而造杀生偷盗等恶业。辞亲割爱发菩提心,平等、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无有怨亲之别,所以不再为保护亲友、打击怨敌而劳身劳心造作恶业。口离四种语恶业,故离一切纷争辩驳的烦恼,心常淡泊寂静,恬悦自在。如是远离尘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