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ID:27146841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_第1页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_第2页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_第3页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_第4页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高层建筑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摘要】现阶段,滑模施工在高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相对广泛,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通常施工现场的堆放条件会受到实际因素的制约,而滑模施工可以随着柱子的提升而逐渐上升,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必要之选。滑模施工不仅有较快的施工速度,还可以使模板的损耗率得到有效地减少。【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施工工艺一、高层建筑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中的土地资源的使用也在进一步减少。在高层建筑大范围施工中,由于建筑项目的施工是在众多建筑群范围内实施的,因此会受到施工场地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在筒仓型建筑物中对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较多,特别是在

2、高层建筑中,滑模施工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滑模施工有较多的有点存在,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不会受到施工场地因素的制约,并且有较快的施工速度存在,通常为施工工期的三分之一,能够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可以对施工材料进行高效地利用,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对每个环节工序进行协调,确保工程施工达到一定的连续性,为混凝土的连续性操作提供保障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各工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对施工技术的提升实施不断加强,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为滑模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滑模施工技术滑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油泵的压力对支撑杆上的液压千斤顶进行操作,随着施工

3、高度的进一步增加,也会不断提升操作平台。滑模施工技术存在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因此有较快的施工速度和较高的施工效率,导致模板有严重的损耗产生。滑模的运用还会有较多优点存在,在施工后能够对混凝土较高的连续性得到保障,不会有施工缝存在,能够对较多的材料进行节省,使施工成本降低,确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光滑性存在。由于存在筒单的构造及快速的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对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二、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属于多功能商住办公楼,高32层,并有2层地下室,裙楼4层,1〜29层属于办公楼,30〜32层作为楼顶机房。几个方筒和两片剪力墙共同构成核心筒,呈中间对称筒体的壁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0

4、0、400、300、250及200腿。在1〜29层内,筒厚度不会有显著变化,由下到上,外筒厚度的变化分别问1〜4层位500mm、5〜12层位400腿、13〜31层位300mm。由联系梁将半筒和半筒之间进行连接。核心筒内设置了6台电梯,有两处楼梯间,并存在管道井和电缆井。24〜31层中,核心筒混凝强度等级保持在C30。每米筒深混凝土的用量为30m?,具有2.26吨钢筋用量。该工程的核心筒设置在塔楼平面的中心位置,四周属于框架柱,运用框架柱有效连接柱和筒。通过现浇施工对核心筒进行作业,该工序作为标准层施工的一项关键得到重点应用。只有核心筒的施工速度得到提升,才能进一步提升了结构施工的速度。核心

5、筒滑模的操作应从第5层开始,向29层实施滑升,完成29层滑升之后,即可运用塔吊拆除滑模装置即可。三、滑模技术的施工工艺1.模板结构将组合钢模板作为建筑工程模板结构,内有lm高,外有1.2m高。设置在模板两边肋上,和模板上口存在着8cm左右的距离,与下口有14cm的间距,对两对挂钩进行设置,运用钢槽进行上下围圈,其中上围圈还发挥着操作平台板的承重梁作用。上围圈与模板上口有8cm的间距,下围圈与模板下端有10cm的间距。运用等强度夹板以螺栓对围圈的连接接头实施连接。与不同的墙体厚度相结合,应设置三种型号的提升架,根据滑模平台空间的大小,正确布置不同型号的提升架。2.滑模施工工艺(1)提升速度的

6、控制当较高气温状态下,存在适宜的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速度以及出模强度时,可对滑升的速度进行稍微提升,禁止有较多提升速度存在。(1)制作和安装钢筋筒体内分为两个半筒进行流水施工,因此也应分为两份对构件进行堆放,禁止有乱放的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水平钢筋的加工程度应保持在6〜8m范围内,一般竖筋应小于6m,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向背,禁止有钢筋对模板造成顶柱或钩住的现象产生。不得在滑升平台上一次对较多钢筋进行堆放,且不得出现集中堆放问题。在堆放的过程中,应沿筒体外壁开展均匀设置。(2)浇筑混凝土施工在工程滑模施工过程中,首次运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时要求有较大的流动性存在,对商品混凝

7、土实施缓凝,与滑模工艺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实施严格规定,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混凝土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确保混凝土出模的施工质量。要求中对适宜的出模强度进行了规定,使其保持在0.2〜0.4MPa范E呃逆,若有较大的混凝土流动性及较长的缓凝初见,则会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出模强度,出模之后会容易引发坍塌问题,从而造成无法成型的现象。在该过程中,通过与混凝土和减水剂厂家之间的相互配合,结合施工初期存在着较长的混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