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ID:27147580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施永洁1邹旭彤2马毓俊1(指导)李祥云3(1上海市闵行区古美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02)(2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古美分院上海20010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平医院上海200032)【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祛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以补肾祛瘀中药方(治疗组)及丹那唑(对照组)治疗,疗程3个月,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血清白介素、CA125等水平变化。结

2、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与53.9%。结论:中药补肾祛瘀方相对于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兵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适用于社区基木医疗服务。【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补肾祛瘀方;丹那唑【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98-02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松功能的了*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地方牛.长繁殖而形成的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症状的疾病,多发生在20-45岁的

3、妇女[1】。木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报导发病呈上升趋势。木病的病因病理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因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监视机制不能成功地清除异位内膜,而在雌激素、细胞因子等作用下,种植生长而形成异位病灶。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癥瘕”、“不孕症”范畴,传统中医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之说,故木病以往治疗都用活血调经止痛法,疗效不是很理想。上海市名中医李祥云教授从医50余载,以善治妇科疑难病证及不孕症著称。李师在长期妇科科研和临床实践中提出“肾亏瘀

4、阻”学说,认为本病起因是肾虚血瘀,由于肾虚导致肾气的温煦推动作用减弱,形成气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同时肾气虚导致气的固摄作用减弱,血不循经,逆流腹腔,瘀积于内。肾气虚又使气的防御功能失调,不能清除逆流到腹腔中的经血,致瘀血形成,引起内异症的发生发展[2】。近年来我们在李样云教授指导下研讨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第7版《妇产科学》[3]临床表现特点。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子宫内

5、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4】。基本症状:继发性痛经,并呈进行性加重;一般症状:月经失调、肛门坠胀、性交疼痛、不孕。具冇基本症状,或基本症状1项、一般症状2项以上,结合相应中医肾虚体征即可诊断。1.1.2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本病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证患者,年龄20-45岁之间,在门诊就诊并同意纳入治疗观察,愿意接党追踪随访的患者。1.1.3排除标准排除盆腔炎、卵巢囊肿、盆腔结核、下腹部感染等器质性病变,及中途放弃治疗并拒绝配合追踪随访的病人。1.2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

6、月期间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所属医疗站点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未婚9例,己婚21例,已婚未孕6例;平均年龄(29.4±6.12)岁;对照组未婚12例,己婚18例,己婚未孕5例,平均年龄(27.4±5.56)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6个月,平均(22.43±5.08>月。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分期、孕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痛经程度、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白介素、糖类抗原125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g

7、t;0.05),故二组间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法观察组:基本方(三棱9g、莪术9g、路路通12g、地鳖虫12g、肉苁蓉12g、菟丝子12g、巴戟天12g、锁阳12g、龟版18g、鹿角片9g、仙灵脾30g、苏木9g、夏枯草9g)口服,每日一剂,二次煎服。二煎时多煎150毫升,保留灌肠;同吋U服穿山甲粉5g/日[4]。治疗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门诊常规丹那唑对症治疗:每次200mg,每日2次口服,从月经第1日起,连服3个月(本药可致肝功能损害,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1.4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B超、

8、血检指数,并观察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临床体症变化情况。1.4.1临床症状治疗前后采用计分法(参照《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相关标准)观察主要临床体症:痛经:无1分,偶有2分,常有3分,持续4分;月经失调:月经正常1分,经量较多2分,量多延后3分,经期无排卵4分;性交痛及直肠刺激症:无1分,偶有隐痛2分,常有隐痛3分,疼痛较剧4分。1.4.2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相关标准,①治愈:体征基本消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