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ID:27152233

大小:39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1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_第1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_第2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_第3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_第4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  )                     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D.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

2、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3.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

3、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4.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D.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5.以妇女放足为例,早在1897年,上海便设立了全国性的不缠足总会,入会者多达三十万人,天足成风;而作为首都北京直至庚子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  )A.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C.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6.民国后的舆论强调:“民国建制,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这充分说明(  )A.服饰嬗变认识逐渐趋同B.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服饰已经完全西化D.城乡服饰渐趋走向统一7.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

5、化癖是引人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8.如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第8题图A.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C.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

6、购买D.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9.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10.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

7、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11.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

8、此可见(  )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12.如图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第12题图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二、非选择题13.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