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

ID:2716536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_第1页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_第2页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_第3页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_第4页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包括的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要孩子们的眼中,音乐老师是“快乐的天使”。要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伙伴”,我们的言行必须散发无穷的魅力。要新课程的背景下,需要对教师的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进行审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教师如何用语言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教师如何表扬学生或指出其不足,等等。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课,教师的语言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时常想,教师如果换一个说法或是换一个角度来讲,效果会不会

2、好些?让我闪先来看一看音乐课堂里教师的语言常出现的一些倾向:一、提问带有盲目性在小学音乐中,教师在首次范唱或欣赏歌曲后问得最多的话是“这首歌好听吗?”学生不加任何思考像机器人似地答道:“好听。”教师紧接着问:“喜不喜欢?”学生似乎发自内心地答道:“喜欢。”教师又如钓鱼似地问道:“想不想学”当然是必然了。这样的对答表面上很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也过于简单。教师这一连串的提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想引起学生学心歌曲的兴趣,那么这时的学生每次都是在这种盲目的引导下学习,真的会有兴趣吗?二、语言的模式化歌曲教授前,教师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会这样说,刚才我们朗读了歌词是刚才听了老

3、师的范唱,现地跟老师学习歌曲。多少年来,新授歌曲之前,这种“刚才我们……,现在我们……”的语言成了老师必备的模式,过于生硬。学生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套子里失去了生机,呆板地被老师牵着走,学生早已知道下一步安排。扼杀了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曹理老师曾说过,每节课不能按计定方针办。音乐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求知的,这样的语言模式化使师生之间的激情、交流也就不复存在了。那么,教师该用怎样的语言才显得生动、自然、流畅呢?三、以教师为主的语言设计在音乐课堂里,常听到教师这样的一些话:“请你跟老师学马跑一样子”、“请一个同学唱给老师听”、“谁能像老师那样朗诵歌词”,等等。这

4、些活动看似活泼多样,但从语言上音乐教师仍然扮演着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尽情地“表演”着“教”,这时,作为“观众”的学生无法主动来“学”,从而失去了主角的地位,教师作为策划人和欣赏者该如何设计语言呢?四、语言的表述像“语文课”讲授法是历史上使用最久的有效而经济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不恰当地使用此法,容易形成毫无生气的“满堂灌”,从而削弱了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如在唱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歌曲,老师们常会准备一系列的问题:这道歌曲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这几段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这些语言是不是让

5、学生感觉在语文课上?五、语言评价的单一化 [1][2]下一页;让我们走进中学音乐课堂里看看,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常给予肯定评价:好的、很好、非常好……那么,小学课堂里是否会有所变化呢?——真好、真棒、表扬他(她)……看上去似乎丰富了,但只是要语气上有所不同,因为年龄的不同相应变化。设想一下,类似这样的语言评价如果在中小学每节课中都是这样重复使用,学生是否在音乐学习中真正能获得激励的感觉呢?综述以上几点“倾向”,是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改实验区的直接参与者,经过一年来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并和一线老师们共同探讨得来的,这些“倾向”所带来的诸多困惑是不是难以得到解决呢?不。音

6、乐课堂里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的确,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既幸运又任重道远。新的音乐课堂里更强调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交流更有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便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改进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效、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7、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从面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成长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对整个成长负责,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习,创造一种自由、自在、自然的教学气氛,那么具体该怎样设计语言呢?下面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一)从兴趣入手,在“自然中体现学科特点”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使孩子从生下来就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处于优美的乐声包围之中,才能发展音乐方面的非凡能力。以语言来训练学生的乐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再现音乐。这种方法就是要以极其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