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学案

《阿q正传》教学案

ID:27183748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阿q正传》教学案_第1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2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3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4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q正传》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二学期教学案《阿Q正传》教学案年级高一备课组:语文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分析文中阿Q的几个生活片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引导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对阿Q精神胜利法作明确的诠释,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探究和研讨。3、品味鲁迅幽默而含讥、委婉而多讽,人物富于个性化的语言特色。情感认识作品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根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对阿Q精神胜利法作明确的诠释,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难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对阿Q精神

2、的再认识。教学方法质疑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课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1、正音:伶仃()()疮疤()()犯讳()口讷()揪()住虫豸()诧()异擎()起舂()米2、背景资料:《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文学著作。写于1921年,后收入《呐喊》。《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

3、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查字典,正音。    阅读背景资料,自主学习。   基本   部分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看看文中写了阿Q的哪几个生活片断?生活片断:自吹“阔得多啦”;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癞疮疤的故事;押牌宝的故事;蒙赵老爷的嘴巴;与王胡撕打;挨“哭丧棒

4、”;调戏小尼姑……2、课文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找出来,划出阿Q当时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见教师用书)3、阿Q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精神胜利法”怎么理解的?(鼓励发言,不求标准,只要积极思考,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课时一、重点落实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剖析有关阿Q的几个生活片断,尤其是五个与人冲突的场面。明确:阿Q在未庄(未有之庄,却无处不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无名无姓,别人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扣住课文开头的几段),但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难以置信的辩护和

5、粉饰态度。或者妄自尊大,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了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或者讳疾敏感,无视缺陷:因为头皮上的癞疮疤,“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或者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儿子打老子”或者麻木健忘:“……拍拍响了

6、之后……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或者畏强凌弱,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调戏小尼姑。  教师提问 指导          归纳小结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分组讨论                           总之,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又能以自欺欺人来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能继续苟且偷生。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阿Q主义实质上是以失败主义为核心。二、细节研摩1、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

7、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人,可见其地位之低。中国农村特别注重姓氏宗族,势单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负,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心态?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心态。以进过城而自负,是对于未庄人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看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

8、什么心理?表现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一心态。4、“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怎样理解这一句里“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表面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