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

ID:27187337

大小:1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_第1页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_第2页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_第3页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_第4页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易错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一)1.鲁国大夫臧文仲因毁掉国内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同意妾侍织蒲席出售被斥为“不仁”的人。一百多年后,孔子学生子贡从事商业,但被指责为不安本分。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2.嬴政灭六国后,合上古天神“三皇”“五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其后世称二世、三世,世代无穷。这表明他A.终结了上古的天神崇拜B.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继承制度C.强化了神权政治的权威D.丰富了专制王权理论的内容3.南朝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书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地方藩王的典签等职务都由寒

2、士担任,时人评曰“位卑权重”。这反映了A.门阀制度崩溃B.皇权重新振兴C.监察制度强化D.三省制度确立4.魏晋时期,在东宫掌规谏与文书权的侍从皇太子的主官“庶子”,一般由皇亲重臣担任,到了南朝宋、齐时期,“其庶子用人卑杂”。据此可知,南朝A世家大族地位下降B寒人参政逐渐形成趋势C庶子权利有所增加D选官用人注重政绩5.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A.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C.政治风气较

3、为开明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7.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 效。这种观念推动了 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8.汉在秦乡置“三老”基础上,增加了县“三老”。刘邦对选拔县乡“三老”的要求,不仅是要年龄大、

4、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者”。“三老”选拔说明汉代A.中央加强控制地方B.地方家族势力强大C.察举官员注重声望D.不拘一格任命官员9.《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人治理的大田杂草丛生。据此可以推知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10.春秋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学者们各抒己见.如老子主张“大道无为”,子产呼吁弱肉强食,孔子倡导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些观点都是A.从维护新型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B.能够适应社会现实的诉求C.平息争霸动荡局面的个性化思考D.实现富国强兵的良方益策11.宋太宗时

5、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该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市场突破时空限制B.草市的迅速发展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度继续实行12.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3.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

6、,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14.《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5.《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表明A.中

7、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16.(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17.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握了决策权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