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

ID:27201149

大小:1.3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1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模块综合试卷(二)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综合试卷(二)(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1~3题。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3.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

2、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D.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 1.A 2.B 3.C12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越低;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和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所以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层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A选项正确。第2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

3、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容易向地表或土壤层运动,形成土壤盐渍化。第3题,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所以A错、C对;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B错;由于土壤板结,土壤透水性变差,所以地下水难以下渗,地下水水位不一定会下降,D错。12读“某省及其四个区域2015年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4~5题。     产业结构(%)区域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

4、业全省4.949.345.8甲2.045.352.7乙8.755.935.4丙18.842.239.0丁16.341.742.04.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该省最可能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A.甲→丙B.乙→甲C.丙→丁D.丁→乙5.该省处于(  )A.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答案 4.A 5.B解析 第4题,由表可知,甲、乙两区域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高,经济发达;丙、丁两区域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经济欠发达;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甲、乙转向

5、丙、丁,A项正确。第5题,由表可知,该省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应处于工业化阶段。下图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示意图”,该管道线经南疆后,与西气东输线路相接,其天然气主要输往江浙一带。读图完成6~7题。6.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沿途的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B.干旱少雨C.严寒干燥D.温和多雨127.中亚天然气输往江浙,对江浙一带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常规能源开发 ③大幅缓解就业压力 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6.B 7.B解析 第6题,据图可知,中亚天然气管

6、道D线所经过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因此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第7题,江浙地区作为能源输入地,随着天然气的输入,可缓解其能源短缺的现象,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8~9题。8.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全球变暖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9.与乙地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有(  )①暖流 ②寒流 ③东北信风 ④东南信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8.B 9.B解析 第8题,甲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地

7、区,其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第9题,乙地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附近有暖流经过,降水丰富,从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12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试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读图,回答10~11题。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mm/min,降雨历时30min。10.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

8、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11.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A.20%~40%B.40%~60%C.70%~85%D.85%以上答案 10.A 11.C解析 第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