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ID:27210695

大小:4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1页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2页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3页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4页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从现行高中知识体系来看,匀速圆周运动选自教科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匀速圆周运动上承牛顿运动定律,下接万有引力,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2)从前后联系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抛运动知识后接触的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运动形式,又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和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做好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3)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4)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近三年高

2、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四川高考卷分数比重全国课标卷分数比重2014年11题1715.5%2014年17题76.36%2013年11题1917.2%2013年21、24题2018.1%2012年25题2016.7%2012年25题1816.4%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来源。2)掌握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和播放圆周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向心力,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猜测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

3、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圆周运动的事物,逐渐使学生培养一种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科学素养。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高中物理新课程高考考纲中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明,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及其计算公式,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基础,是处理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因而成为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无可厚非。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中的教学难点也恰恰在这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对学生

4、来说是两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向心力,了解向心力的来源,体会向心力的概念,突破向心力抽象不具体的难题。向心加速度则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由学生自己推导得出,这样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二、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名为雁江区二类学生,实为二类、三类学生相结合,其中三类学生居多,学生思维较迟钝,数学基础较差,但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可塑性。同时,学生经过高一一个学期的学习,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5、;在思维能力上,学生正由抽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转换。以往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知识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使得很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一节时觉得很困难,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上很容易出错,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第三章天体运动时的困难。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2、学法设计新课改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改内容要求,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创设物理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合作探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果。这样学生主动探究出的结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

6、时亦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方法有所帮助。三、教法分析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本节课先以生活视频引入教学,以学生分组活动深入教学,以学生实验进入教学,最后以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束教学,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理念。2、教法设计本节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平铺直述模式,采用以学生分组探究、合作探究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向心力,了解向心力的来源,体会向心力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突破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可以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由学生自己推导得出,其难度也不攻自破。3、教学反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的知识,引导学

7、生真正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同时结合以往学生的经验和对现有学生能力的了解,需设计简单基础的练习题,或当堂训练,或留作课后作业,并予以检查或批阅,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反馈回来结果较好的学生,提升训练难度;对反馈回来发现基础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努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学得知识。四、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分组探究、合作探究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向心力演示仪3、教学流程:合作学习,探究教学(29分钟)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巩固升华(课后作业)学生小结(2分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教学过程: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