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毒品预防教育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

ID:27217970

大小:16.8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2-01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_第1页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_第2页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_第3页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_第4页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天水市第一中学穆宁宁2017年10月学校毒品预防教育2221学校毒品预防教育2222内容概要为什么要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怎样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一、为什么要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国内外禁毒形势严峻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毒品危害性大认识和重视缺乏国际毒品问题发展趋势吸毒(青年)人数增加毒品原植物种植和毒品生产国及其周边国家的毒品问题日益严重麻醉类毒品减少精神类毒品增加跨国、跨地区有组织国际毒品犯罪增多毒品供给增加(毒品原植物种植和毒品生产加剧)毒品问题日趋严重走私贸易金额军火毒品石油全球化的毒品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

2、存和发展世界头等公害跨国、跨地区、有组织、武装化的国际毒品犯罪日益加剧吸毒人数大幅增加、毒品需求持续增长传统麻醉类毒品新型精神类毒品吸毒者年龄下降低龄化、学生化问题严重戒毒所里的他(她)们我国当前的毒品形势1.我国所处的外部毒品环境2.国内吸食毒品人数日益增多,毒品消费市场持续扩大。3.吸食毒品人群从社会底层向上层发展演艺界、公众人物和公务员成新的重灾区2.国家高度重视第一个里程碑: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毛泽东同志批示:打下毒贩威风,是更能教育人民的事情。第二个里程碑:1990年12月,全国人大

3、常委会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邓小平指出: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第三个里程碑:1998年5月至7月,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观看全国禁毒展览江泽民指出:现在不把吸毒、贩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高到这样高度认识。第四个里程碑: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胡锦涛指出:既要加强禁毒宣传,又要加大打击制毒、贩毒犯罪活动的力度,同时要做好戒毒工作

4、,综合治理,才能把这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第五个里程碑:201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6号)《意见》要求,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平安城市、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创建内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氛围。《意见》要求,要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重点针对青少年等易染毒群体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全覆盖。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普及家庭防毒知识,强化社区禁毒宣传

5、教育。2015年6月26日“禁毒工作造福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要把禁毒工作作为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义举善举来做好。做好禁毒工作需要有坚定的意志、扎实的工作。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和防范抓起,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好奇不设防炫耀虚荣自我控制能力差,轻信谣言辨别是非能力差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重3.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分析盲目好奇。抱着“体会一下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什么味道”、“尝个新鲜”等念头。贪慕虚荣、赶时髦,追求刺激和享乐。把吸

6、烟、喝酒、吸毒看成是“时髦”和“享受”,认为“吸毒是有身份的象征”、“有钱有本事才吸”。这是错误的价值观。无知和轻信。认为合成毒品是用来治病的药,不是毒品。轻信吸毒能促进睡眠等。1.个人原因赌气或逆反心理。以女性和青少年居多,“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儿心理。受诱骗或胁迫。轻信谎言,被所谓的“朋友”、“哥们儿”恶意引诱,或是由贩毒分子蓄意教唆而上当受骗;贩毒者将毒品掺夹在香烟、饮料中或做成好看的药片,用来引诱青少年。自暴自弃。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承受压力和挫折能力不足,学习、生活遇到困难不能有效解

7、决,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有意沾染坏习惯。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青少年情绪易变,遇到父母离婚、家庭破裂、亲人去世、人际冲突、升学或就业受挫,就难以承受,借助吸毒、吸烟和喝酒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寻求安慰。人际交往不当。青少年辨别能力弱,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从众心理和刻意模仿能力较强,容易盲目的模仿其他的思想和行为。处境性滥用。有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学生为了在娱乐场所尽情挥洒;有学生为了缓解紧张长时间使用镇痛或镇静催眠药物而产生依赖,这种类型的滥用,称为“处境性滥用”。2.家庭原因家庭矛盾的长期存在和激化。这是导致家庭成员吸

8、毒的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家庭成员产生自私、自傲或自卑、自弱等心理。家庭成员中已有吸毒人员。最容易出现新的吸毒者。父母离异、家庭解散。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使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温暖产生不良心理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