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

ID:27228820

大小:67.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30例临床观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经CT诊断明确的中风患者,辩证为气虚血瘀型,采用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0例,并与口服消栓颗粒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及病因治疗,用温阳通络、益气活血法,选用四逆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方药:制附片(先煎)15〜45g,干姜10〜20g,炙甘草10〜30g

2、,黄芪30〜120g,当归10〜15g,赤芍10〜15g,川芎15〜30g,桃仁10〜15g,红花10〜15g,地龙10〜15g。加减[2]:气虚甚者可选加人参或党参,以益气通络;若肝肾虚损,风中经络而致瘫患者可以选加淫羊藿并重用,以补肝肾,通血脉,散风邪,蠲痹温通;若言语謇涩、口角流涎甚者,可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以行气活血,清心开窍;若口眼歪斜加甚者,可以选加僵蚕、全蝎、白附子,祛风通络;若下肢无力甚者,可以选加淫羊藿、补骨脂、桑寄生、兔丝子,以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若便溏则去桃仁,可以加炒白术健脾燥湿;便秘者加火麻仁润肠通便;若小便失禁甚者,

3、可以选加桑螵蛸、益智仁、乌药以温肾固涩;若手足肿胀者,可选桂枝、茯苓、桑枝、薏苡仁以通络除湿,化气利水;若病程稍久,偏瘫不愈者,可以选用全竭、蜈蚣、水蛭活血通络。1剂/日,4周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栓颗粒口服,4g/次,3次/日,4周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两组均停用其他药物,并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捶背、按摩肢体,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标准[3]。①痊愈:语言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或正常工作,CT复查脑出血灶完全吸收或部分软化灶、梗死灶消失或遗留软化灶。②显

4、效:语言明显恢复,肌力在IV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60%以上,梗死灶明显减小。③好转:语言有一定恢复,肌力在m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不足60%,梗死灶减小不明显。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结果治疗效果治疗组:好转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好转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讨论中风后遗症多病程较久,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失养而致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气虚血瘀、风痰闭阻、舌本失养、而言语謇涩、口角流涎,气虚推动无力,固涩无权

5、而见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或伴二便失禁等症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笔者认为元气即虚,阳气运血无力,必不能迗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占为瘀,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血脉不足,血行缓慢而瘀。王氏指出人身的气应该为十分,左右各半,之所以发生一边偏瘫,就是少了二分之一的气,通过该方就是还他五分气,因此该方叫补阳还五汤。我们姑且不讨论王氏此理的对错,但他重视元气的理念值得称赞。历代医家论中风,从阳虚辨治者尚不多见。唯伤寒大家郑钦安温阳之治法见识最为独特,其在《医法圆通、中风》中谓:“凡得此疾,必

6、其人内本先虚”,“予常见卒倒昏迷,口眼令斜,或身软弱,或周身抽掣。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郑氏重视阳气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近些年通过学习扶阳学派的知识,在临证中感觉痰、湿、瘀无热不散,尤其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益气活血的同时,加用大辛大热之温热药,效果会更好。当然,这都要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来确定。只是因为,中风患者多显阳气虚弱、瘀血内阻的病机。治疗中风之后遗症配用大温

7、大热、阳中之阳的温热之药,能温其血脉,通利筋骨,热之使瘀散血行,气虚流动、肢体得以温养,瘫痪的肢体才得到恢复。方中以四逆汤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回阳,振奋阳气、峻逐寒凝,通行十二经为主药;辅以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增强附子振奋阳气、通达阳气、回阳救逆之力;佐以甘草温补调中伏火养阳,并能缓和姜、附过于燥烈之性,三药相须为用,共成回阳救逆,益火消阴,化瘀通脉之剂。合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归尾活血,有袪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为血中气药合

8、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袪瘀;地龙通经活络利痹。两方合用,温肾回阳,振奋阳气、化瘀通脉、扶正祛邪。总之,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