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ID:27255176

大小:1.60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1-30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1页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2页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3页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4页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水文学》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程水文学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第一节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地球上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机体中的水体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范围贯穿整个水圈,向上延伸到10km左右,下至地表以下平均1km深处。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前者称为海洋

2、小循环,后者称为陆地小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才形成永无终止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水文循环也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水量平衡方程: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若以地球的整个大陆作为研究范围,其水量平衡方程为:若以海洋为研究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为:△Sc——大陆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So——海洋在研究时段

3、内蓄水量的变化量对多年平均情况,△Sc、△So趋于零。所以:合并得:或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30mm第二节河流与流域一、河流(一)河流的形成与分段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河谷、河槽或河床。上游、下游、左岸、右岸。分段: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外流河、内流河或内陆河。(二)河流的基本特征1.河流的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长(km)。2.河流的断面:横断面中泓线纵断面3.河道纵比降: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

4、差称为河道纵比降。水面比降、河底比降二、水系及河流地貌定律斯特拉勒河流分级法:河流地貌定律:河数律河长律面积律河流比降律流域(一)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二)流域基本特征流域面积(F,km2)河网密度(∑L/F,km/km2)流域长度(L)和平均宽度(M)流域形状系数(M/L)(扇状流域、羽状流域)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流域自然地理特征(位置、气候、下垫面)第三节降水形式:雨、雪、霰、雹、露、霜等特征要素:降水量(mm)降水历时(min,h,d)降水强度(mm/h,mm/d)降水面积(km2)暴雨中心与降水有关的

5、气象因素降水发生在大气中的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底的一层。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具有强烈的上升和下降的气流3.受地表差异影响,对流层温度、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对流层又可分三部分:下层(地面-1.5km)中层(1.5km-6km)上层(6km-对流层顶部)对流层中与降水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蒸发降水的形成与分类(一)降水的形成水汽、上升运动和冷却凝结三因素(二)降水的分类1.对流雨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较小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1)温带气旋雨(2)热带气旋雨影响我国降水(暴雨)的主要天气

6、系统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静止锋锋区与降雨副热带高压热带风暴(台风)四、降水量观测(一)器测法1.雨量器分辨率0.1mm。两段制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2.自计式(1)虹吸式分辨率:0.1mm降雨强度适用范围:0.01~4.0mm/min(2)翻斗式分辨率:0.1mm降雨强度适用范围:4.0mm/min以内(3)称重式记录降水时全部降水的重量。优点在于能够记录雪、冰雹及雨雪混合降水。(二)雷达探测气象雷达是利用云、雨、雪等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的。有效范围:40

7、~200km。(三)气象卫星云图极轨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第四节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陆地上的三种水体: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一、包气带和饱和带包气带:土壤颗粒、水分、空气三相系统饱和带:土壤颗粒、水分二相系统二、土壤水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土壤水。水分变化剧烈,是水分通道,联系降雨、下渗、蒸发与径流的纽带。(一)土壤水分存在形式:1.吸湿水2.薄膜水3.毛管水(1)支持毛管水(毛管上升水)(2)毛管悬着水4.重力水(二)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常数1.土壤含水量(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mm)。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容积含水率2.

8、土壤水分常数(1)最大吸湿量(2)最大分子持水量(3)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4)毛管断裂含水量(5)田间持水量(6)饱和含水量(三)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三、下渗(一)下渗的物理过程1.渗湿阶段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