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

ID:27285024

大小:341.82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30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_第1页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_第2页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_第3页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_第4页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行脑脊髓膜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武汉市疾控中心2005年3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患者以儿童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我国以往的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C群少见,但近些年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部分省份先后发生了C群Nm引起的局部流行。一、概况二、病原学1、形态与染色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两个菌的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径0.6~0.8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状,排列较不规则,单个、成双

2、或4个相联等。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血清、血液等的培养基中方可能生长,最常用的是巧克力培养基。专性需氧,5%CO2条件下生长温度为37℃,低于30℃不生长,最适宜pH为7.4~7.6。3、生化反应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4、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抗原组分有四种a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目前国外已分成A、B、C、D、X、Y、Z、29E、W135、H和L等13个血清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b.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菌外膜蛋白组分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3、。c.脂多糖抗原与大肠埃希菌间有交叉反应。d.核蛋白抗原无特异性,与肺炎链球菌者相同。5、抵抗力体外生活力、抵抗力极弱,对干燥、寒冷、日光极为敏感。脑膜炎双球菌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菌株死亡。在运送样品或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处于20℃-36℃之间,切记不能低温运送(检测抗体的血清标本除外)。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接触者的受感染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000-3000倍。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80年代以前,2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来发病年龄明

4、显向大年龄组转移,成人和儿童发病数基本接近,2岁以下发病构成不足20%。4、高危人群儿童老人民工四、流行情况我国曾于1938年、1949年、1959年、1967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以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波及全国城乡。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2/10万左右,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C群少见,但近些年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武汉市1949---2004年

5、流脑疫情资料显示,年平均发病率为43.54/10万,共出现过五个发病高峰:1957、1965-1967、1978、1985、1999年,最高峰为1966年,以后流行强度逐渐降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人们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流脑疫苗的推广接种,发病率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已由1966年的1050.46/10万下降至2004年的0.18/10万。近十年来武汉市流脑疫情以点状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流行发生,发病年龄明显向大年龄组转移,成人和儿童发病数基本接近。14例病例中,年龄最大的为49岁,最小的仅2月,发病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5

6、岁以下和10岁以上发病各占50%,10岁以上和20岁以上发病分别为3、4例,构成比为21.4%和28.6%,发病明显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势。五、临床表现1、潜伏期1-10天,短者仅为数小时,多为2-3天。2、病程前驱期:鼻咽部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咽痛,低热败血症期:突发寒战、高热。伴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脑膜炎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等恢复期:症状缓解病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3、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等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

7、。大多数流脑发病症状往往不典型,出血点和瘀斑出现相对较少、较小,一般分布在躯干、臀部或下肢等部位,也很容易与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病相混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皮肤老化、老年斑及血管痣的干扰,出血点和瘀斑症状就变得不典型。所以,初春时节,如果出现高热、寒战、皮肤出血点、手足冰冷、脉搏增快、频繁呕吐、脖子发硬,甚至出现皮肤大片紫癜、休克、抽搐、昏迷,要警惕是否患了流脑。六、诊断1、疑似病例1.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1.2临床表现及脑脊

8、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2、临床诊断病例2.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2.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脑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