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

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

ID:27293881

大小:7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_第1页
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_第2页
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李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医院河南郑州450015)【屮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258-02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FI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们用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4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名,其屮男38名,女26名,年龄19-60岁,病程2

2、个月-15年,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7岁,平均病程4.62年;B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1.4岁,平均病程4.36年;C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30.9岁,平均病程4.13年。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经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近2个月内未系统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生素A类等药物,2周内未使用任何外用药物,无糖皮质激素及维A酸类药物过敏史。1.2治疗方法A组每口早晚于患处均匀涂抹他扎罗丁凝胶(重庆华邦制药厂生产)和丙酸氯

3、他索乳膏(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各一次,连涂6周;B组每口早晚于患处均匀涂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各一次,连涂6周;C组每口早晚于患处均匀涂抹他扎罗丁凝胶各一次,连涂6周。嘱患者每周复诊一次,治疗过程屮有不适随诊。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PASI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积分一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按痊愈或基本痊愈,好转,未愈进行评分,基愈:PASI积分卜'降指数≥90%,好转:50%≤PASI积分卜'降指数<90%,未愈:PASI积分下降指数<50%,有效率=基愈例数+好转例数八总例数&tim

4、es;100%[3]<>1.4统计学方法:三组数据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3组患者治疗6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冇统计学意义(x2=9.60,p<0.05),见表1表13组患者治疗6周后奋效率比较组别人数基愈好转未愈有效率A组21146195.24%B组2196671.43%C组2267959.09%2.2不良反应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轻微灼热、发红,2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瘙痒,随疗程延长症状逐渐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3分析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是银屑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为:参与调控表皮细胞

5、增殖、分化、凋亡;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抗微血管生成;抑制白细胞趋化、抗炎等作用[4]。银屑病的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症细胞侵润及新生血管形成等[5】。维A酸通过与维A酸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改善银屑病由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细胞侵润、新生血管形成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他扎罗丁是第三代维A酸的代表药物,具有透皮吸收少,代谢物为非亲脂性,并在血中被迅速火活而由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的特点,这些特点确保了它的系统性不良反应小[6】。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它属于强效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作用

6、迅速,是0前临床应用的高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中药效较强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其抗炎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112.5倍,倍他米松磷酸钠的2.3倍,氟轻松的18.7倍,无水钠潴留作用,有一定的促进钠、钙排泄作用。由于作用机制不同,两种药物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丙酸氯倍他索能弥补他扎罗丁抗炎功能的不足,对一些临床炎症症状明显的患者能抑制局部炎症介质的释放,迅速改善症状,起效较快;而他扎罗丁没冇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带来的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并能够长期应用,延长复发吋间。本试验的结果显示,他扎罗丁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

7、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他扎罗丁或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5.[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2-144.[3】邵长庚.银屑病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127-129.[4】周欣,冯锡宝.维A酸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11):706-707.[5】郑敏.银屑病是细胞免疫介导性疾病.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85-87.[6】吴

8、绍熙,郭宁如.银屑病治疗研究新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237-2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