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

ID:27303579

大小:2.0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了解板块构造学说b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a地质构造的类型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c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能够结合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及图示说明地表形态的成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⑧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相

2、对的⑨运动状态。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边界类型地貌举例⑩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⑪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⑫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⑬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⑭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在板块的⑮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发育成海岸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强烈⑯碰撞和水平⑰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⑱背斜,如图中A、B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⑲向斜,如图中C处。(2)断层岩层受力发生⑳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3、其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地垒,如图中A处;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如图中B处。2.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必考a)[方法技巧]歌诀法记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成岩;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学以致用]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

4、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火山喷发,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丙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山脉;丁是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景观。答案 B二、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必考a、b)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试从板块运动角度进行解释。提示: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处在不断挤压过程中,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上升。[探究归纳]1.板块构造示意图的判读要点(1)板块的范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

5、其他板块都包括大陆和海洋,如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2)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沟、海岭、断层、造山带。(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如红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海域,其面积会越来越小,如地中海。2.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对地表影响举例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带附近常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向上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常形成巨大的山脉或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6、[学以致用](2017·4月浙江省选考考试)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解析 读图可知,板块A面积较小,板块B面积较大,两板块碰撞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形区,如山脉、盆地、高原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情况符合图示信息。答案 A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必考a、c)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提示:断层线两侧的岩

7、石运动方向相反,一侧上升,则另一侧下降。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会形成盆地或谷地。[探究归纳]地质构造及其地貌1.褶皱地貌褶皱地貌是在褶皱基础上形成的地貌,包括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等。分类背斜向斜未被侵蚀地形名称背斜山向斜谷成因岩层向上拱起而成山岩层向下弯曲而成谷侵蚀后地形名称背斜谷向斜山示意图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断层地貌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体往往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下图:3.地垒与地堑形态成因形成地

8、貌典型地区地垒岩块断裂,中间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沉断块山地泰山、华山、庐山等地堑岩块断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