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

ID:27304142

大小:6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_第1页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_第2页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_第3页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社会艺术培训“热”的思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在华中某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的社会艺术考级中得到验证,2003、2004和2005年分别有23818名、32569名和35777名考生报名参加。在参加考级的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仅4岁,最大的达72岁,甚至出现了父与子、母与女、爷与孙同台竞技的场面。巨人的社会文化市场,为社会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社会艺术培训行业方兴未艾。但在其火爆的背后,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办学条件不齐全以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的SX市为

2、例,举办社会艺术培训的机构宥近100家,但办学场地超过1000平方米的不足8家,专用于培训的教学设施设备价值达10万元的不足3家,大多是一些“家教”式的培训教学点。目前,办学场地狭小、校舍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等,己经制约了社会艺术培训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二)办学效应不明显SX市举办社会艺术培训的机构主要以艺校、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和一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主,参加培训人数约15000人,实行幵放式办学。里然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多元的办学格局,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但大多数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并未

3、形成适度的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现SX市举办艺术培训规模超过500人次的不足6家,规模小的仅几人。由于办学规模小,有些社会培训机构为了求生存,只好盲冃竞争,甚至不惜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此举在社会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严重干扰了艺术培训的正常招生和教学秩序。(三)师资力量不均衡社会艺术培训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培训机构的教师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拉郎配”的现象,没有形成一支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且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教师队伍。另外,有的专业教师是从剧团改行而来,学历不达标,也未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

4、等教育知识培训;有的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冇的教师长于演戏,不擅于育人;冇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热心第二职业;还有少部分年龄偏大的专家型教师,急需培养接班人。(四)办学行为不规范在办学宗旨上,有些培训机构忽视教学质量,纯粹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办学过程中,教学的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管理和严格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因受到根深蒂固的行帮思想的影响,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如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一一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因循守旧的保守型教学一一强调原汁原味,怕走戏味,不敢越雷池一步等。在专业设置上,全凭经验积累,缺乏科学论证,目前尚无统一

5、的教学人纲、教学计划和教材,还处在各自为战的摸索阶段。在教学评价上,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缺乏权威的评价机构。特别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存在无序竞争、评价偏差过大等顽疾,严重影响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考生及社会中的形象。二、对策和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首先,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整个文化事业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因为,这不仅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传播先进文化和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其次,耍尽快形成与大教育接轨而又独特完整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虽然艺术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它有“早期选苗、独立授课”的特殊性,但与大教育在木质上是相通的

6、。如大教育讲德才兼备,艺术教育讲德艺双馨;大教育讲严格要求,艺术教育讲严师出高徒;大教育讲“以学生为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教育讲“师俾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等。我们要遵循大教育的普遍规律,把艺术科班在长期实践屮总结出来的含有真理光辉的口诀,与大教育的理论沟通,并加以提炼、升华,形成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二)整合资源。针对SX市社会艺术培训的现状,建议通过调整、共建、联合、合并等多种方法,采用“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团联合”、“校区联合”等多种办学形式,改变目前规模小、效益低、机构多的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

7、适应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一个幼、小、中、大一条龙的、结构合理的艺术教育体系。(三)办学评估。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办学评估标准。通过办学考核和评估,不断提高社会艺术培训质量,逐步建立起与新的办学体制相适应,符合艺术教育规律,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体系及课程结构:建立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责任编辑:李向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