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

ID:27304813

大小:1.7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2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_第1页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_第2页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_第3页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_第4页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教学《轴对称现象》看素材处理与课堂教学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胡赵云(邮编:324000)1.教材简介§1.1教材编排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七下)第七章第1节轴对称现象,编排如下:首先展示四幅图片,分别为枫叶、蝴蝶、窗花、建筑物.接着给出一列问题串,共有四个问题,比如“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举几个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与同伴交流.”“能将窗花沿某直线对折,使之完全重合吗?”,然后,给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其次,让学生做一做,内容是滴墨水压纸.接着观察图片,想一想.然后是随堂练习与习题,一共有6道题,其中4道题与找对称轴有关.§1.2教学目标教师

2、用书明确提出本课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2.第一次教学活动设计与感受§2.1第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次教学活动按照以下程序设计展开:观察图片发现特征区分识别强化特征师生互动举例验证动手操作内化特征辩辩画画明确是非首先,教师出示下列图片,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

3、学生得出这些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并认识到轴对称现象的特征是“对折”、“重合”,折痕就是对称轴.其次,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列举轴对称现象,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列举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指出对称轴及其条数.再次,教师呈现更多的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观察下列各种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四,动手操作体会轴对称现象特征,为此设计下列活动:折——将如图图片沿某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扎——将纸对折,用大头针或笔尖扎一个自己喜欢而简单的图形,然后,将纸打开铺平,观察位于折痕两侧的图形,发现特征.剪——按教师示范剪一个五角星.压—

4、—在毛边纸上滴一滴墨水,并迅速对折,压平,再展开铺平,观察图形.第五,设想通过“辨别-----画画”让学生明确完全相同的图形重合的方式有多种,但不一定是轴对称现象。轴对称现象的根本特征是“对折”与“重合”,两者缺一不可.为此设计下列活动:辨——下列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吗?能重合吗?(A)(B)(C)(D)(E)A画——画出下列字母数字关于已知直线的轴对称图形.BEGMZ6§2.2第一次教学后,同伴研讨下列问题:(1)课堂教学有哪些失误?首先,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初衷是想提供比教材更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以便更强烈地冲击学生的视觉,期望轴对称现象特征在学生的脑海

5、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种大运动量,类似“题海战术”的再现,但由于第一、三步中给出的图形太杂,以至耗时太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完成了教学设计的80%,即前四个步骤。其次,前3步都是从形式,外部表现上找轴对称现象特征,主要的感觉器官是眼睛,是通过看促使想,通过想促使表达。第4步,动手折、扎、剪、压等活动刺激的感官主要是双手。第5步,辨别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但从整体而言,还是先被动再主动体验的过程。再次,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第五步,辨别画画的教学过程是期望弥补教材的不足,促使学生理清轴对称的重合、平移的重合、旋转的重合之间的区别,进而通过画轴对称图形促使学生发展空间

6、感。可惜课堂内不能完成。(2)课堂教学收获了什么?课堂教学发现,对于找对称轴,学生是不困难的,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但是,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思路不宽,往往是直线型的,并且容易受前一位学生举例的诱导,如第一位学生说“老师的眼镜是轴对称的”,接着,学生就会依次地举例“老师的衣服”、“老师的领带”、“老师的钮扣”……。学生列举轴对称的几何图形主要集中在数学标准化的图形,如圆、长方形等。有些教学活动效果不好,比如压墨水的实验,由于恰当的纸张难以找到,效果不好,压出的图形不一样。(3)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识别轴对称

7、图形及其对称轴,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哪个是核心目标?结合教材看“特征”是重点,但后续还能学习。识别对称轴,小学已学过,困难不大。而广泛运用、丰富文化价值,过去的教学是忽视的,后续教学中很少涉及,再从数学与生活联系看,本课是起始课,应从生活实例开始,于是,我们认为核心之一为“广泛应用”与“文化价值”。这样,从“广泛性”看,图片不是多,而是少了,但多不能乱,有必要分类出示。“八卦”的卦位,每卦都是轴对称的,红双喜是轴对称的,……对中国人的情结不一般,是文化的体现。3.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与感受§3.1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在第一次教学

8、及研讨的基础上设计了第二次教学活动,按照下列程序展开:讲八卦,剪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