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

ID:27307009

大小:16.08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2-01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_第1页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_第2页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_第3页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_第4页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_第5页
资源描述:

《②环境地质学分论--崩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地质学主讲教师:曾斌zengbin_19@126.com分论——若干地质环境问题的论述EnvironmentalGeology崩塌崩塌多发地区主要为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东缘、黄土高原、湘西地区、云南高原以及川东鄂西的中山区,涉及到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市)乌江2001年重庆武隆崩塌,开始关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崩塌,死亡307人。——典型岩质边坡地质模型之一。远安盐池河磷矿崩塌前后2001年,江西乐平座山采石场发生人工开采诱发的

2、崩塌,致使28人死亡。三峡库区170m蓄水后,巫山发生崩塌,形成10余m涌浪,威胁航运。汶川地震发生大量崩塌,破坏道路交通。内容提纲一、崩塌的概念和分类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三、潜在崩塌体稳定性分析四、崩塌的防治一、崩塌的概念与分类位于陡崖、陡坡前缘的部分岩土体,突然与母体分离,翻滚跳跃崩坠崖底或塌落在坡脚的过程与现象。崩塌崩落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脱离母岩的岩土体顺坡滚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一、崩塌的概念与分类崩塌分类(1)按崩塌发生的地点分类①山崩②库岸崩塌(2)按崩塌物的岩性特征分类①岩体崩塌②土体崩塌③混合

3、体崩塌(3)按分离面的特性、形状及其崩塌发生的原因分类①顺断层或风化层的崩塌②沿裂隙面的崩塌③探头崩塌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崩塌的形成条件斜坡体系统结构(岩体结构系统)坡形岩性分离面及组合特征斜坡体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触发因素)地震降水风力、水力、冻融作用植物的根劈作用人为活动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结构1、坡形崩塌多发生在山地、高原沟谷及陡立河岸等陡峭斜坡地带,一般坡度在45°以上。275170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结构2、岩性①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

4、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③黄土等边坡,土质硬,含有裂隙,风蚀、水力作用下易形成崩塌。④组合型边坡。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结构3、分离面及其组合特征(结构面)分离面可以是岩层的层面、节理面、断层面、各种成因的裂隙或裂缝,通常统称为“结构面”。分离面把岩土体分割为各种形态、大小不一的块体,每一次崩塌都含有部分分离面转变为坡体的临空面,从而改变危岩体的力学边界。1996年发生于巫峡左岸的横石溪

5、崩塌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1、地震地震引起的山体震动可引起斜坡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急剧、反复的应力变化,破坏坡体内部和临空面原有的脆弱力学平衡,导致危岩体失去重心。地震甚至可以使一些原本较稳定的岩土块体也发生崩塌。因此,地震是崩塌发生频率和规模最大的一种外在激发因素。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2、降水①雨水的渗入可增大裂隙网络中的动水压力,提高坡体向临空面方向的推力;②雨水的浸润使分离面两侧的岩土软化,或减小分离面的抗滑阻力;③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岩土体的水力侵

6、蚀,尤其是沟蚀,使分离面的隙缝不断增大3、风力、水力、冻融作用风力:风荷载、加速风化,分离面强度降低。水力:斜坡底部侵蚀掏空,软化和崩解岩土体。冻融:冻胀、融水形成水压力、软化、加速风化、崩解。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斜坡体系统外部环境的作用3、植物的根劈作用4、人为活动人为活动诱发崩塌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人为的工程活动改变坡地系统结构(修筑铁路等改变坡形、采矿掏空)。人为活动促进了外部激发条件(爆破等)。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崩塌的形成机理潜在崩塌体形成成岩过程:沉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含原生裂隙的岩体。构

7、造运动:构造变形、破坏作用形成构造裂隙。新构造运动:形成陡峭的地形和表生裂隙。潜在崩塌体的位移外部环境作用下,顺分离面位移,重心临空。崩塌发生崩塌体脱离母岩,沿坡面翻滚、跳跃、互相撞击,最后堆于坡脚。伴有崩塌气浪。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崩塌的模式倾倒式崩塌在河流峡谷区、黄土冲沟地段或岩溶区等陡坡上,岩体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通常坡脚遭受掏蚀,在重力作用下或有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外移倾倒产生突然崩塌。以坡脚的某一点为支点发生转动性倾倒。崩塌途径:①在重力作用下,长期冲刷掏蚀直立岩体的坡脚,由于偏压失

8、去重心,使直立岩体倾斜,最终导致崩塌;②当附加特殊的水平力(地震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冻胀力等)时,岩体可倾倒破坏;③当坡脚由软岩层组成时,雨水软化坡脚产生偏压,引起崩塌;④直立岩体在长期重力作用下,产生弯折也能导致这种崩塌。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崩塌的模式滑移式崩塌临近斜坡的岩体内存在软弱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