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历史名城保护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

ID:27308402

大小:911.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2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_第1页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_第2页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_第3页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_第4页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安历史名城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文化名城保护报告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调查摘要:鉴于西安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基本上是拆旧盖新、拆新盖新,这种建设方式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古城遗址,在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保护的建议:名城及村镇街区的保护既是政府主管主导,又是全社会公众参与的共同事业;应以“活态遗产”保护,对西安周边古村镇可以进行异地保护与各类博物馆的建设;以史前文化遗址为基地,推动西安文化旅游业大发展2013/10/4陈思铭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调查姓名陈思铭学号12号班级园林1101班辅导老师佟理前言历史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名城的灵魂,体现该名城的个性特色、精

2、神与品格。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又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展示着城市的风貌,体现着城市的品格,凝聚着城市的精神,决定着城市的长远竞争力。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凝聚力、没有发展活力的。绚丽多彩的文化是保证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但是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自身成长和文化传承的矛盾: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文化失落、历史遗迹消失、“千城一面”等诸多城市结构性和功能性衰落的问题,从而使城市生长、文化传承、居民幸福的链条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因此如何保护遗迹,如何使文化得到传承与延续已经成为我们的问题。因此我们

3、已经意识到,在塑造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传承性、维持居民对社区和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西安的历史西安,又称长安,别称“凤城”、“斗城”、“西都”,简称“镐”,与埃及首都开罗、意大利首都罗马、希腊首都雅典并称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又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乃周文王所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距今已有3100多年未间断的城市发展史,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而西安市阎良区本身还是中国著名古都——栎阳。西安曾用名:丰京、镐京、丰镐、咸阳、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以“长安”最为

4、常见和出名。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工商业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中国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武器制造地,中国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中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二.西安文化古迹保护的特殊意义西安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我们在谈论周秦汉

5、唐辉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西安的史前文化。从考古角度看,西安是华人的诞生地,从蓝田猿人、老官台遗址、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高陵阳关寨遗址、大荔遗址可以看出,华人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从文化角度看,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华胥、女娲、伏羲、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安客省庄二期文化)到炎黄文化以至农耕文化,这些文化无不贯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一直延续到今天。西安不仅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代王朝古都,而且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传播中心,同时也是各宗教文化的发源、交融、传播中心和多元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融合中心,周秦汉唐之后的宋元时期

6、更是西北民族民间文化融合最集中的地区。西安地区文化的根脉性、多样性、多元性、多层次性特征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所以保护西安古城对探索中国文化名城的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古村落遗迹源远流长。根据我们对西安地区村名的初步考查,西安地区有远古神话传说而形成的华胥村,旧石器时代兴建的零口镇,氏族社会遗迹的半坡村、客省庄,周王朝的镐京村、花园村及封国留下的鲍陂村等,秦时形成的秦镇、古渡村,汉宫林立的尚村,汉时的斗门镇,魏晋南北朝时民族融合形成的戎店村、姜村、胡村等。这充分说明了西安古村落的历史源远流长。三.西安历史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现

7、代化建设中,大量的历史建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老城区的建筑连同民居一并被置换,城市整体的历史风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造成文化传承的链条断裂现象。在白俄罗斯国立理工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的吕凯博士认为:城市铲除历史建筑如同人类摈弃记忆;反之,如果城市建筑没有创新和发展,则同样可怕和不可取。如果说几年前的建设性破坏表现为大拆大建的话,那么现在愈演愈烈的复古潮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建设性破坏。这种复古的做法有两个特点:第一,把本来用于文保建筑的“修旧如旧”的概念移植到大片的地段整治,甚至连新建建筑也被“穿衣戴帽”;第二,抹杀了街区传统风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色,单单把某个时

8、期的建筑风格作为“克隆”样本。这种做法无论是对文保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