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

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

ID:27310052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_第1页
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_第2页
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留白”激活语文课堂高风华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第二初级中学262717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祌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读者,更相信读者,所以特意设下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老师的作用“

2、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木,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入境始觉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

3、读完或听录音、观看录像结束,教师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己成多余。例如,老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特殊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正是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rSqU0;了。”“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我没有亲眼看到,绝对不相信。”同学们边听边体验,似乎自己就是渔夫,经历了一场善与恶、美与丑的智斗,深深地感受到对待魔鬼那样的敌人,不能存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才能克敌制胜。同时,学生惩恶扬善的道德力量和审美情操

4、也得到提升与强化。与此相类的是“高潮留白”。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来,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二、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吋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

5、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和“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A)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阻碍和窒息学生的创造。三、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

6、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吋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美国冇位教育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奋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冋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冋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不给学生留冇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推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吋空。学生有了充分的吋空自由,才有可

7、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四、在心理上留白,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孔子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吋,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吋刻。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读《孔乙己》,有位教师于无疑处生疑,问:“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人忽略,只有绰号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