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ID:27313496

大小:4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2018·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

2、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的年NPP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

3、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答案:1.B 2.D 3.A(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5

4、.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解析:第4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5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6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

5、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答案:4.A 5.D 6.B(2018·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7~8题。7.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

6、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8.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解析:第7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第8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答案:7.C 8.A9.(高考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

7、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选D。瓶状茎、多刺、硬叶等性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灼伤,说明该地高温干燥。(2018·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11.关于a、b、c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