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ID:27321763

大小:16.6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

2、,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

3、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

4、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

5、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  二、等高线的含义  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一张】  三、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出示图片,让学生指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出示模型:  老师这有一个山体模型,请你们来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与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这是这个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活动】先让学生根据模型绘制等高线,并思考问题:  (1)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等部位的等高线是怎样表示的?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

6、线哪个更密集、哪个更稀疏?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起伏,坡度陡缓。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随堂练习】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