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ID:27323784

大小:18.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_第1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_第2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_第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_第4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重点讲解】  一、简要分析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发展趋势、特点、表现及其原因  .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其他特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2、;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3.具体表现  (1)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2)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社会习俗

3、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  4.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

4、文明。  二、简要叙述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物质生活方面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统购统销,稳定了物价。  (2)改革开放以来:  “吃”──1987年基本实现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样化。  “住”──农村住房不断更新并楼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实施。  2.社会习俗方面的演变  (1)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丑恶现象。  (2)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

5、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3)党和政府提倡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4)实行双休日,延长节日休假时间,休闲方式多样化;并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2.原因:新中国

6、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了改革开发政策。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2.20世纪50年代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难点分析】  一、浅谈我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样式变化不大,宽松

7、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下,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呆板。  2.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特色。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是手工产品,历代服饰既体现

8、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我国的文明文化的历程。  二、简析中国近现代生活中服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其特点  .影响中国近现代生活中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2)西学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2.中国近现代生活中服饰变化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