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

ID:27323998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_第1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_第2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杨建民学习目标:1、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学习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学习难点: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此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部分:1.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    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     叶,右肺有     叶。2.胸廓横

2、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的肌肉     和     的结果。3.胸腔底部是     ,     主要是肌肉组织。4、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也     。呼气时,膈肌     ,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     。5、我们吸入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课堂学习部分: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亲自试一试:请你将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吸气,然后深深呼气。谈一谈:你有什么感觉?大胆猜想: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文中探秘:阅读课本45—46页内容,结合图4—29,总结:(1)外界气体

3、是怎样进出肺的?(2)气体能进出肺的原因是什么?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观察图4-30,阅读教材P47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___;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___,便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空气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     ,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3)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4、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里。课堂小结: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当堂检测: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3.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4.肺泡壁是由(  )A.一层上皮细胞构

5、成  B.多成上皮细胞构成C.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D.多层肌肉细胞构成5.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A.血液  B.肺部  C.心脏  D.组织细胞6、右图是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把图号填入问题后面的括号内。吸气时的状态是图( )呼气时的状态是图( )7、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     (吸气还是呼气)。(2)图中A表示     ,图中B表示的是    ,图中C表示的是   。图中D表示的是     ,图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气球     ,表示     过程,说明

6、     。(4)用手上推E,小气球     ,表示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评价内容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相差很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