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ID:27326457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学生姓名学号_所繡系)化学瑚嚇t学勃完专业班级环境科学081班指导教师2012年6月9日题目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由于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1)易于固液分离;(2)易被生物降解、无毒、无害、安全性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3)具有除浊和脱色性能;(4)使用范围广;(5)有的生物絮凝剂还具有不受pH条件影响,热稳定性强,用量小等优点。而且微生物絮凝剂广泛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2)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3)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4)加速乳化液的油水分

2、离;5)食品废水及发酵液的后处理;6)处理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石化废水、造纸废液、制药废水等。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潜力很大,它独有的无二次污染特性非常符合当今环保的要求。随着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研究的推广,努力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成本,它将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废水处理中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研究影响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研究现状:1.研究水平低;2.制备成本高絮凝剂产量低;3.测定絮凝剂活性的指标单一并存在一定误差;4.

3、絮凝机理还未得出明确解释;5.微生物絮凝剂的工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发展趋势:1.加强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2.寻找廉价碳源、氮源,优化选育条件,降低生产成本;3.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适当修改;4.进行各种絮凝剂联用技术的研究;5.研究微生物絮凝剂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如生物滤池、膜技术等)的结合途径,提高絮凝效果,优化废水处理技术;6.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运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定向选育高絮凝活性、高降解能力的工程菌。★研究方法:首先,筛选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次,利用产生菌研究影响絮凝效果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絮凝体系的因子,像絮凝时的水温、PH、絮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

4、、助凝剂等这些因子,根据实验选择影响较大的因子,设计正交实验;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个算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就讲讲用到了那些学科的知识,进行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研究就可以了★应用领域:1.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2.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3.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4.加速乳化液的油水分离;5.食品废水及发酵液的后处理;6.处理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石化废水、造纸废液、制药废水等。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潜力很大,它独有的无二次污染特性非常符合当今环保的要求。随着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研究的推广,努力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成本,它将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废水处理中无机和有机高分子

5、絮凝剂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三、对本课题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说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筛选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这个不是主要的,可以说探索微生物絮凝剂使用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2.影响絮凝效果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絮凝体系的因子,如絮凝时的水温、PH、絮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助凝剂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首先,从采样点(土壤、污水或底泥中)采回样品,通过微生物培养实验,确定絮凝剂的产生菌;其次,对水温、PH、絮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助凝剂等进行正交实验先进行单因子实验再设计正交,确定几

6、个最大影响因素。★设计方案:首先,从土壤、污水或底泥中采样、培养、分离、纯化、通过絮凝实验比较、筛选出稳定性和絮凝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鉴定。其次,研究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的原料配比、ph值、培养温度,通气条件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比较,探索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絮凝效果实验,对水温、PH、絮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助凝剂等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影响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特性的因素。最后,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微生物絮凝体系的絮凝效果影响因素。四、检索与本课题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简要说明[1]张彤,朱怀兰,林括.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报,1996,2

7、(1):96-105[2]陆茂林,施大林,王蕾,等.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工业微生物,1997,27(2):25-33[3]徐斌,王竟,周集体,等.利用废弃微生物产生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工业水处理,2000,20(5):1一3,24[4]陶然,杨朝晖,曾光明,等.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4):82-88.[5]朱艳彬,马放,黄君礼,等1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J]1中国给水排水,2006,22(3):4-8[6]鲍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