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

ID:2732921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_第1页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_第2页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_第3页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_第4页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吴耀建 赵国平 张梅清 范海鹏 杨建涛 林建聪【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582例。其中2000年10月—2003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08例,设为对照组。2003年11月—2006年12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7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各种管道滑脱、供氧中断、窒息或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观察组前四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

2、运途中主要死于心搏、呼吸骤停、休克、脑疝、窒息,两组比较观察组转运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科室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转运前未接通知、护送人员不知病情、转运前处理不当、送错科室。两组比较观察组科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关键词】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安全  在日常急诊医疗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类危重病的院内转运问题,Kanter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监护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的病人死亡率比平常高9.6%[1],可见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极其重要。对如何安全进行危重患者的院内转

3、运,我科自2003年11月起采取一系列对策,改进转运方式和条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均为患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病人,当时必须通过转运完成诊断性检查或到专科住院治疗。其中2000年10月—2003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08例,男119例,女89例,平均(38±11)岁,设为对照组。2003年11月—2006年12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74例,男165例,女109例,平均(37±12)岁,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为单纯的卫生员或护士平车护送,包括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氧袋吸氧、浅静脉穿刺输液。观察组我们采取医护同行、转运前风险评估、先进设备监护、意外预处理、患者交接班记录卡、科间预警报告及深静脉插管输液等一系列改进对策。比较两组间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科间满意率。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意外发生情况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各种管道滑脱、供氧中断、窒息或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观察组前四项发生

5、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意外发生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两组转运死亡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间转运死亡情况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主要死于心搏、呼吸骤停、休克、脑疝、窒息,两组比较观察组转运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间科间满意情况转运目的科室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转运前未接通知、护送人员不知病情、转运前处理不当、送错科室。两组比较观察组科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科间满意情况(略)

6、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责任编辑:admin)  3讨论  3.1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更新危重患者是大型医院救治的主要对象。急危重病院前救治体系(EMSS)的良好运作协助该类病人的救治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各家医院救治的生命链中院内转运却缺乏规范、被忽略。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既影响病人救治,又恶化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以前我院患者转运都是卫生员或护士护送,2003年11月始危重患者的转运均改为医护同行,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的意外。本观察组中,途中医生及时气管插管9例,心肺复苏3

7、例,纠正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以往重治疗不重转运的观念。  3.2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以往我院急诊科仅是转运站的角色,简单处理后马上送专科治疗或辅助检查。其实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文献中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2],尤其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的病人[3]。原因是急诊科的危重病人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时效性更大,因此无论是医生的需要或要面对家属,无论是转运前或是转运中更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目前,评估的依据主要来自于经验学统计和

8、病人生理学参数监测指标(如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转运前应评估危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