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

ID:27340827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_第1页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_第2页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_第3页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像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网络建设刘群1董海春2(1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放射科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科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现行放射科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影像网络配套建设情况及各自优缺点,提醒大家重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影像网络建设,以尽可能发挥数字影像设备及影像网络的最大性能。方法通过走访多家进行了放射科数字化升级的医院,总结出现存的三种规模的影像网络,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建立功能强大的PACS系统,能充分发挥数字影像设备的优势。而简单的影像网络不能全面发挥数字设备的优势,但投资成木小,适合小型医院使用。结论影像网络性能对数字影像设备能否充分发挥其

2、优势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时,要重视影像网络建设,做到提早规划,配套建设。【关键词】放射科数字化升级改造影像网络随着CR、DR的应用与普及,医学影像学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影像学优势明显,如:检查效率高,图像质量好,可进行多种后处理,图像易于保存与检索,可进行远程诊断与会诊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接受数字影像设备。其中,以普放领域的CR、DR的数字化升级最引人注目。于是,各地有条件的大中小型医院均纷纷开始购置CR、DR等,以实现放射科的数字化改造。然而,笔者通过走访多家医院发现,由于设备上线时考虑不周,未能配套相应的影像网络系统,至使大部分医院CR、D

3、R,括数字胃肠、DSA等数字影像设备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性能,不但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亦给最终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分析与讨论目前,已实现数字化改造的放射科网络建设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1已建成了完整的科室级或部门级PACS系统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放射科,这些医院己建成了连接大部分影像科室的功能强大的PACS系统,拥旮高性能DICOM服务器及能够在线保存较长时间影像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DICOM服务器提供了worklist、SCU、SCP等强大功能。所旮相关影像科室可通过任意登记终端向DICOM服务器提交登记信息,各检查设备如CR、DR等通过

4、检查号从DICOM服务器取得患者登记资料,检査结束后,图像冋传至DICOM服务器,并由服务器按对应信息归档存储。后处理工作站及诊断工作站均从服务器取得患者资料及图像,用于图像输出及出诊断报告。部分医院还实现了部分关键临床科室通过DICOM服务器调阅检査资料及图像的功能。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放射技师工作量最小,尤其在DR系统中,只需输入检查号调出患者资料后即可开始检查,投照后确认图像即可完成检查。后处理技师及诊断医师直接从DICOM服务器获取资料及图像,故可对来自多个图像源的资料及图像进行处理。医师更可在授权范围内直接调阅来自不同影像设备如CT、MRI、USG等图像进行参考,还可调阅历史

5、检查资料进行对比,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一些临床医师亦可通过PACS系统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患者检査图像。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影像设备及影像网络带来的优势,使相关科室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2已建成科室局域网,但未建成PACS系统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小型医院放射科。在上线CR、DR等设备吋,考虑到诊断需要,配套建立了诊断工作站,并建成了科室局域网,但未设立DICOM服务器及大容量存储设备。由于工作站软件网络服务功能冇限,不能提供worklist.SCP等服务,只能被动接受各成像设备传入的图像及患者资料并保存于本地,这不仅大大加重了各成像设备的网络负荷,使其工作效率下降

6、,故障率升高。而且各工作站保存的图像资料可能完全重复。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文件共享方式避免重复,但这样又会加重作为共享主机的工作站网络负荷,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调阅图像吋等待吋间延长。甚至打开一副图像需等待几分钟时间。图像在线保存吋间受工作站存储容量限制,最短时其至只能保存几天内的检查图像。网络维护人员需要经常性备份与清空图像,以为后续工作腾出空间。诊断医师无法调阅更久的资料用于对比,更无法调阅其他影像设备的图像资料来参考。由于没有DICOM服务器提供的worklist支持,登记室无法向多台设备提交登记资料,放射技师需要在各检查设备上重复输入患者登记资料后方可进行检查。因此,会极大的影响

7、工作效率。且各检查设备不一定能共享同一后处理工作站,可能需要为每一台影像设备配置各自的后处理工作站。为此,会造成极人的人力资料与设备资源浪费。这种模式,对于工作量小,特别是只有一台CR或DR的小型医院完全可以胜任。但对于工作量大、成像设备超过2台以上者则明显不适用,或者说会成为工作效率的瓶颈。1.3未建立科室局域网,亦未单独设立诊断工作站这种情况只见于小型医院或一些门诊部。在上线CR、DR吋,未对CR或DR固有的小型局域网作任何扩充,仅能完成数字图像的采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