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篇七》ppt课件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

ID:27342132

大小:455.0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8-12-01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_第1页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_第2页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_第3页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_第4页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厥阴病篇七》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张横柳教授概说一、厥阴生理厥阴概念:从经而言,指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但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要讨论肝的功能,故称肝为厥阴之脏,此外还涉及胃、肾的功能,心包经的功能根本没有讨论。厥阴之气:肝与相火功能综合体现,以及胃肾及其相应经脉配合下,保持肝之疏泄、藏血,胃脾升降,血脉通畅。肝主疏泄指情志:气血和平,心情舒畅指消化:疏通胃肠,脾胃气机升降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极少提及。主藏血指促进血液运行不致瘀滞;指肝血不足肝气横逆致吐血,血逆妄行极少提及。内寄相火相火、三焦、脾阳一样,其气机来源于肾中的元阳(命门)相火有敷布阳气,化除阴

2、寒以保持内脏温养,并助肝之疏泄、藏血。二、病因病机少阴病误治转入厥阴太阴病三阳病误治传经而来风寒直中厥阴—本经自感(直中)肝郁化火,风火相煽——上热肝失滋养肝失疏泄胃虚失降——中虚精亏,阳损及阴-肾阴不足少阴阳虚阴盛——下寒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为厥阴病病机。三、厥阴病的特点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者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从阴阳五行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此即经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称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厥阴具有阳气来复机转。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孕育少阳的生发阳气的一面为其一;从厥阴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当厥阴阴寒极盛而转衰,相火由伤而转复则阳复,

3、故厥阴病在病变中有阴阳胜复,厥热往来的机转及厥证特别多二大特点。四、临床表现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证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乌梅丸为代表方。此外还有:寒厥证——当归四逆汤热厥证——四逆散胃肠病变——白头翁汤五、治则寒热错杂——乌梅丸寒者温之——当归四逆汤热者寒之——四逆散六、预后阳回则生,阳亡则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原文332、333可据)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提要:述厥阴病提纲证分析:消渴肾阴不足,肝失疏泄,肝火上炎,与阳明胃热不同。含义:机理:气上撞心心中疼

4、热含义:机理:上热之征热气向心胸冲逆,胃脘灼热痛肝气横逆渴而欲饮肝火上炎,消灼津液饥而不欲食——肝火犯胃,胃热脾虚食则吐蛔——脾虚肠寒,蛔随吐而出,若误下,胃气更虚,下利亦甚。讨论:如何理解厥阴病的病机,即为什么上述诸证能反映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从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疏泄,在病理状态下,风火相煽,风火消灼津液及肝气横逆则见上热证。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在病理下,阴阳不相协调而各趋其极,故有“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何故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也,厥者极也;从阴阳学说而言,物极必反,物穷则变,此即径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

5、生热,热极生寒”。(续上页)故当阴阳对立双方发展到“极”阶段,往往向其相反方向转化,故云“阴尽阳生”明白此理,则提纲证中的诸证不但能揭示厥阴肝木为病,当然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也能反映厥阴病的厥热往来和厥证多的特点。“心中疼热,气上撞心”有人认为是厥阴心包经之火为患,是不切实际的。为什么?因为厥阴肝木犯胃乘脾致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阴阳胜复是肝内寄相火,阴寒与相火之胜负所定。如属心包之火,当应有心神障碍,但全篇均无心包功能失常表现。再言,伤寒六经与内经之六经名同实异。第二节厥阴病本证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原文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

6、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吐,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提要:蛔厥的证治及脏厥鉴别分析:蛔厥脉微—厥而肤不冷—时静时烦—得食则呕—心烦—脏厥脉微而厥—肤冷—躁而无休止—脏气败绝阳虚阴盛—下寒上热下寒,阴阳气不顺接蛔虫内扰则烦,不扰则静肝火犯胃与虫扰及肝火上扰有关,属上热下寒,升降失常,推之,应有腹绞痛,亦属时发时止阳虚阴盛,四末失温阳虚肌肤失养阳虚神形无主讨论:“脉微而厥”为蛔厥、脏厥皆有,反映两者皆有阳虚阴盛的机理。“当吐蛔”:当者,素也。一指有吐蛔史,

7、二指素有蛔虫感染史,对诊断蛔厥证(今之胆道蛔虫绞痛)很有价值。“脏寒”:指中虚下寒,与太阴病“以其脏有寒故也”同义。条文中有三个“烦”字:一是“静而复时烦”之“烦”字系由蛔厥证之发作,似腹痛加剧。一是“蛔上入其膈故烦”之“烦”字系由蛔上扰之蛔疼。一是“得食则呕,又烦者”之“烦”字指肝火乘心,即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之意脏厥与蛔厥证之“厥”机理不同,表现不尽相同,前者手足持久性厥冷,后者则不能持久。施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和胃安蛔代表方:乌梅丸方义:乌梅—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细辛干姜附子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米粉白蜜饭前服鉴别:脏厥与蛔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脉微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